票友堂会与送堂会
张卫东
办堂会邀请名演员,在安排剧目时,就要根据演员的知名度和特长来安排,有的名角有自己的独有剧目,或是新编未曾上演的剧目,在堂会中安排为大轴儿戏。能使观众先睹为快,这种艺术享受,是在戏园听戏所不能达到的。
1937年阴历正月,张伯驹四十岁生日,以赈济河南旱灾为名义,在福全馆举办寿庆堂会。其与一般堂会不同的是,事先在报纸上登出了消息,并在盐业银行发售戏票,每券五元。一些和张伯驹有过交往的人,特意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赶到北京来看这场堂会戏。但当天去听戏的人,几乎都是张伯驹的亲友,拜寿之后即就座听戏,据说没卖一张票。
http://s2/mw690/003dJzb5zy76Iii2Kule1&690
张伯驹
开场是吉祥昆曲戏,由郭春山、方宝全主演《浣纱记·回营·打围》,程霭如、陈香雪的《临江会》,魏连芳、朱斌仙的《女起解》;中轴儿是王凤卿、鲍吉祥的《鱼肠剑》,杨小楼、钱宝森、迟月亭、王玉吉、韩富元的《英雄会》;压轴儿是筱翠花(原名于连泉)、王福山的《小上坟》;大轴儿是全部《空城计》,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寿星佬儿张伯驹自扮诸葛亮,王凤卿扮赵云,程继先扮马岱,余叔岩扮王平,杨小楼扮马谡,陈香雪扮司马懿,钱宝森扮张郃,徐寿祺扮旗牌,冯惠林扮司马昭,霍仲三扮司马师,郭春山扮老军,王福山扮报子。老军,后因事未能上场,由管冀贤替代。
http://s1/mw690/003dJzb5zy76IitlFvi20&690
张伯驹扮演《空城计》诸葛亮
张伯驹是北京有名的业余京剧爱好者,他一直非常崇拜余叔岩的艺术,二人经常相互请教。张伯驹向余叔岩学习老生戏,余叔岩也向张伯驹学习了很多文学知识,成为京戏艺人中很有学问的名家。此次堂会戏,余叔岩为张伯驹配演该剧中的王平,不取报酬,足见他二人的友谊深厚。此外,其他参演的名角也以不受资表示友谊。为了举办这次空前绝后的堂会,张伯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各位名角均不要报酬,但事后张伯驹赠送他们的礼物,比付报酬的开销还大。仅以杨小楼为例,张在演出后马上送杨一部外国产的名牌豪华汽车。杨小楼去世后,又暗中送了三千元祭礼,而且还为他家安排了“点主”的大礼。
http://s8/mw690/003dJzb5zy76IiyQDun37&690
余叔岩扮《空城计》王平
杨小楼扮《空城计》马谡
以上例子是近百年来北京戏曲界人士有口皆碑的一次非常有特色的寿庆堂会戏,其特点是外行当主演,内行名演员为其配戏。
除了办事的本家安排好中轴儿、大轴儿戏以外,另有部分剧目则是由亲友赠送的。这类剧目不须考虑原订堂会中轴儿、大轴儿戏的时间,或是否重复演出,而且还要将其戏码安排在最佳位置,而且演员的报酬是很高的。对于送礼的本人来说,是为办事本家增光,不在乎花钱多少。还有一种情况,演出者是外行业余演员,自己花钱向戏班上下打点,包括文武场、戏箱、梳头桌、管事的、戏提调,都要把钱花到,以便为办事的本家演出。这也是送戏的一种形式。
1936年春天,当时的天津市市长萧振瀛在秦老胡同自家宅内办寿庆堂会,由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琴师赵砚奎任戏提调。开场照例是昆曲吉祥戏,后面的吉祥折子戏唱完,即由当时京戏净行名家郝寿臣扮鲁智深,名丑郭春山扮酒保主演的昆曲传奇《虎囊弹·醉打山门》;下面是京戏坤伶陆素娟主演,姜妙香、朱桂芳、萧长华、王少亭、孙甫亭配演的梅派名剧《廉锦枫》。该剧的配演者全是梅兰芳的原排名家,如此之多的好角凑在一起演出,这在营业戏中诚是罕见的。后面是业余演员近云馆主、程君希贤的《坐宫》;“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主演,俞振飞、程继先、侯喜瑞配演的新编戏《红拂传》;余叔岩主演的《盗宗卷》;“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与谭富英主演的全部《四郎探母》(带“回令”);有“国剧宗师”之誉的杨小楼主演的《骆马湖》等戏。
这次堂会有很多是参加演出者送的戏,在彩棚里的楼栏杆上贴有“某某先生,特送某某演员之某某戏”。还有两幅不同的条幅,是以演员的身份送戏,一个写的是“近云馆主、程君希贤送《坐宫》”;另一个写的是“余叔岩送《盗宗卷》”。这两个条幅,一个是以票友身份送戏,一是以专业艺人身份送戏。近云馆主原名杨慕兰,是一位很有天分的业余女演员,专门学习梅派戏,并且能演昆曲正旦、闺门旦戏,在天津票友中很有名气,这次她与老生票友程希贤主演《坐宫》,是因为杨与萧振瀛是亲友关系。这次堂会的另一特点是,竟然上演了两出《坐宫》。除近云馆主、程希贤主演的《坐宫》外,后面还有尚小云、谭富英主演的全部《四郎探母》,其中当然也有《坐宫》一出,使观众在一次堂会戏中看了两出一样戏,不过这并不是梨园行的忌讳,如果职业戏班安排如此重复则是失误。
(选自2001年北京学苑出版社北京民俗图书《喜庆堂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