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神堂会”武戏《庆安澜》
张卫东
“酬神堂会”戏是《庆安澜》,乃昆曲全武行之剧目,是清末京剧武生泰斗俞菊生(艺名“俞毛包”,号润仙)的代表名剧,后杨小楼亦擅演此剧。
《庆安澜》原名《莲花塘》,但在酬河神堂会时,必须用《庆安澜》剧名。故事叙述莲花塘的赤发虬龙,带领众水族,欲往九华山天仙圣母娘娘处祝寿,临走嘱咐小龙 看守洞府。父亲不在,小龙无拘无束,跑出洞外,意欲往凡间热闹场中游玩,于是变作一小道童,来到河北涿州城内化缘。城中富户金钱子之妻杨氏,容貌标致,禀性风流,乘丈夫不在家,出门游逛,路遇化缘的小道童。小龙见杨氏美貌,又是独自一人,趁机调戏,二人眉目传情。杨氏带小龙回到自己家中卧房幽媾。金钱子回家,听见卧房中有男人之声,急速进房捉奸,小龙见有人来,用邪术制死金钱子。玉帝闻知此事,恶其残忍,命雷电击之。小龙被击伤,哀求赤发虬龙与龙母相救。赤发虬龙为救子,无奈,只得率众水族出洞,一霎时滚滚河水将涿州城淹没。玉帝大怒,急令众天兵天将扫荡莲花塘,捉拿赤发虬龙及小龙等。双方交战,赤发虬龙等大获全胜,玉帝又派达摩老祖,搬请孙悟空助战,终于擒住赤发虬龙与小龙等上复天庭。
http://s8/mw690/003dJzb5zy76kqZp1rx77&690
《庆安澜》杨小楼饰小龙 余玉琴饰杨氏
剧中由净所扮的达摩老祖,有一段南曲[锦金香]。其思想内容囊括佛、道两教,出自剧中达摩老祖之口似有不妥,但在传统戏曲中,时常出现这种僧、道不分的情况,这或者是源于金、元时期的“三教圆融”的思潮,未曾考证。
【锦金香】怎见得,为菩提?怎见得,轮回脱?必须受尽凄惶,脱此磨折,信道超凡,得功烈,妙理谁知?妙法难说。这九年面壁,消受清风明月,运精神贯澈,到功成圆满,参禅悟道,只消一磨。
《庆安澜》这出武戏,是由全戏班武行演员会串演出的,有时还要加布置、灯彩,在戏园演出时卖座极好。用于酬河神堂会时,则可作为压场的大轴戏。
旧时北京附近凡是有戏台的龙王庙多演此戏,特别是永定河、琉璃河、拒马河、潮白河、沙河、清河、凉水河、通惠河以及通州的大运河等处的河神庙台,都以能不能上演《庆安澜》为条件宣传排场。
(选自2001年北京学苑出版社北京民俗图书《喜庆堂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