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史为本 诗曲为末》——抱残守缺的张卫东答孔夫子网采访(二)

(2015-05-07 00:24:30)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为什么是从《孝经》开始? 

 

张卫东:《孝经》曾是十三经之首,先学会治孝,学会人伦,小孩开蒙最好的一部经;而且《孝经》的注解和文言是在先秦两汉以来最简单的一部经,有人说是孔子所作,曾子编辑,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汉朝初年的人整理出来,因此它的文言基本上比较古直,不能说浅显。这种古直的语言恰恰就是我们文言开蒙学习的最好经典,甚至于比《论语》都要受用,因为《论语》比较散,东一句西一句,有一些是当时的口语,而《孝经》是把口语里边最好的东西集聚在一起啦!

http://s3/mw690/003dJzb5zy6S43QFLAS42&690诗曲为末》——抱残守缺的张卫东答孔夫子网采访(二)" TITLE="《经史为本 诗曲为末》——抱残守缺的张卫东答孔夫子网采访(二)" />

  从识字上来讲,一本《孝经》就能学会很多字;再一个从用字上来讲,一本《孝经》有很多字,很多的意思是在普通的书里见不到的;还有,学会《孝经》,有很多古文的字就有点底了,再去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仪礼》、《周礼》、《礼记》等就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上来就学个比较麻烦的古文,那往后就会心有抵触,或是永远学不好了。吴鸿迈先生是搞数学专业教育的,他说有了《孝经》的基础再学《道德经》更好,学会了《道德经》认识的字更多,另外这部经用韵也很讲究,可歌性极强。学了《道德经》再学《论语》,再看看《孟子》就容易了。我学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式,但是还有不少未通之处

《孝经》学完学《道德经》,而后再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才好什么顺序来教经典国学,前一代的老先生们都研究透了,就按照怹们的指导进行绝对没有问题。《孝经》、《道德经》学过了,一个小孩子基本能掌握几千字也就差不多啦!在这个基础上,如《尚书》那样的文字自己就能看了。如果《史记》选章节的话,本纪世家若是好好学学也会很有收获;像《吕氏春秋》之类的东西也就不用太认真的学……

以上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考验,留下来的基础和经验,不是说我们想怎么囫囵吞枣所有的古书都读一遍。而是好比基础素质练习,一个是练习臂力,一个是练习腿力,再练习腰力劲,这三样的劲都足了,你再跑步、游泳、健身就容易了。

 

我再插问一下,因为待会您要谈诵《孝经》和学习《孝经》有什么关系,在此之前,您要更完整表达您的观点,毕竟当代世界和古代世界完全不一样,《孝经》能在伦理和政治上给当代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

 

 

张卫东: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只能按照我个人理解说吧……

《孝经》上来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夫孝,德之,教之所由生也。是的本我们知道道德经,道是一个虚空的思想,而德是实际去做,是践行,这叫道德。而道德的根本在于孝,如果不孝,这道德就麻烦了。

再有一个,道德背后有什么呢?仁,孔子宣扬的仁,仁后便是什么?义,义后边是礼信,这是五常:仁信。仁信以外还有礼,忠、信、孝、悌——《孝经》学完了以后,对一个人的心灵上来讲,就能够起到很多的怀仁作用,再学孔子的克己复礼就能正确理解,单独让你了解克己复礼不服气的。

另外开宗明义开是什么?是本,是显,。开宗明义学会了,作文章就会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总结,这就是作文章作诗词起合的一个标准,头一章就是这个。

再往天地自然之后第一个是天子,统治人民的是天子,生活在万物之中,也是人,人民的天子。天子应该怎么做?诸侯应该怎么做?大夫应该怎么做?士应该怎么做?庶民怎么做?五个等级也就理清楚了。我们现在国企里面有一个口号说看清你的位置,在你份内的工作环境中做第一这不就是此种主张又回来了吗?看清你的位置很重要!这五个位置僭越了肯定要遭报应,做不到也会遭报应,所以要求怎么做。再往后怎么样,对于父母的孝,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兄长对弟弟的爱护,弟弟对兄长的尊敬,还有亲友之间怎么走,伦常上它都有一定的样告诉你。最后父母过世了应该送终怎么做,有一套的固定程式化仪。这样来讲就是把人生,人之初成为人以后人的定义怎么来的弄透……

西方的《圣经》传遍全世界,我们中国《孝经》被我们自己遏制过好几,还不是外族遏制的,是我们自己主动遏制的遏制的目的为什么呢?——造反遏制完《孝经》就能造反,不遏制它你就不能造反呀?不管怎么样《孝经》这部经在清代中末叶以来就十三经比较靠后的经典了可是在大明以前宋代以来《孝经》奉为十三经第一经

我们这部诵唸的《孝经》底本是唐明皇亲手抄的唐隶,唐明皇时代天宝年间的中国多好。我们提起唐明皇就老说安史之乱要知道安史之乱中国内部的民族战争,跟唐明皇治国无道没有多少关系,那属于前朝制度遗留下来的客观因素。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唐明皇完了以后唐朝还维护了多年,疆域有那么大的版图,老百姓生活的那么自然散淡全世界的交流又那么丰富,哪还有什么对唐明皇不满的话呀?所以这本《孝经》对少年人、青年人启迪智慧人生,特别是人之初以后的志向问题,你是为谁而活着的问题可以解决。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总是提醒你是为死人活着,为你的祖宗活着,这样你的本就有了,你的信仰就有了,你的信仰就是什么呢?就是你姓氏文化的孝悌,你姓什么,你祖宗七辈八辈以上,你的父母诞生了你,你父母生下来你了,你就是你父母留下的遗产,你所继承的遗产就有啦!

我认为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孝悌,夫孝,德之本也。如果不用法律来约束人民的国家,那才是最完美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孝来治,道德观念高于法律。当然,孝的概念还不只是一头的孝,父母有了错误子女可以去建议,但怎么提建议在《孝经》告诉你。《孝经》可能我们现在的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如果学完了以后,最起码会知道孝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知道对于社会有多么好的作用啦……

 

怎么样从诵唸入手学《孝经》?

 

张卫东:《孝经》诵唸的咬字就有环境音,《孝经》起止音开头的字是你意想不到的那么妙,《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出现了三个字:仲尼居是写文章一上来就这么三个字一般的人没这个胆量敢用。仲尼居什么意思?如果要是懂得电影镜头的导演,就这三个字仲尼居,环境出现了,人物出现了,人物的状貌样子形象也出现了。试看这三个字有多少个意思呀?仲尼是谁,就这三个字开讲半个月……仲是老二,尼是字,生在哪?他妈是谁?他爸爸是谁?孔夫子正名叫孔丘,为什么叫丘?丘跟尼有什么关系?居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设想一个镜头,一缕璀璨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地板上,一位老者端坐在这里,在微微的闭着双眼,一柱香在旁边焚起,他的弟子坐在旁边。一个仲尼居就弄出一篇散文出来了。仲尼居,环境出现了,你要是电视电影镜头,四个镜头。开讲的话从讲起,从讲起再到。为什么是居?坐在这里昂然不动为居。曾子侍,徒弟在旁边站着听着你说话,环境就出现了。六个字让你畅想很多的环境?中国古代字少意多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子曰老头说话了,这个调子还不一样。仲尼居,曾子侍诵唸的时候声调有高低,子曰重要的话来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老师教课不直接跟孩子说,自言自语说前代的先王周王有治国要道,天下都听他的,老百姓都挺和谐,上下无怨就是底下不告上面,上面也不骂底下。汝知之乎就是问你知道吗?

这部《孝经》字为什么少一笔?因为唐朝唐明皇的祖宗叫李世民,为了避圣号。由此便得知古字笔画多少是有典故的,慢慢由小学就进入字音训诂的开蒙了。曾子避席曰曾子站起来向前面行个礼,避席是离开自己前面一个席位,就是说了。如此表演动作就会设想出来了,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应该念(can),但是传下来都念shen是高大的意思。不敏是我不聪明,我怎么能知道?这就教会了一个学生怎么样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说我不知道,您我说说这就是与老师抬杠。如果说老师我不知道如此又表现出自己太笨了,这样老师看不起。如果说您给我讲讲吧!这样直接问老师,这是不尊敬老师。现在这么说就很礼貌,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我不聪明,我怎么能知道?把这个包袱再甩给老师,并不直接向老师讨教。老师有台阶就可以往下开讲啦!子曰,此时老师也不理他,依然再自言自语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要说孝的问题,德很重要,这都是长大了以后外部的熏陶、教化才能知道怎么养德,由生就是将来要下意识的有德。复坐就是你坐下,你回你的原地坐,这是教书的礼貌,你在我面前坐着对我施礼太恭了,我给你上课没有意义,你就按你上课的地,你原来坐哪还坐哪。吾语汝我告诉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从哪来的身体这些都不用解释了,最低的要求是你得保护你自己的身体,你别有牢狱之灾,宫刑了,了面了,刻了字了,剁了手了,耳朵下来了,这都不行,你要保护你的身体别成残疾人,你千万别自杀,你要自杀,八辈都好不了,一定得好好活下去,这就是对你父母最低点的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长大了努力学习,能够养活你自己,你再赡养你的父母到外边一提你父母,其实不用提你父母,一提这是谁谁谁的父母就可以啦!原来小的时候是提这是谁谁谁的儿子,等到儿子结婚以后,就提这是谁谁谁的父母,到那个时候你要有一个好口碑,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