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卫东《相声起源与祖师爷》

(2013-09-03 10:09:45)

相声起源与祖师爷

张卫东

旧时,江湖艺人都有自己的祖师爷,相声在当时虽是一门新兴艺术,也要找古代名人作祖师爷,于是选定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东方朔。众所周知相声源于清朝时“子弟八角鼓”中的“逗哏”,这是一个在业余演唱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

子弟八角鼓是清朝时旗籍世家子弟自娱形式的一个表演组织,演出节目以鼓、柳、彩三种形式出现。最初以岔曲、群唱、联珠快书、马头调、戏法、逗哏、牌子戏等组成,其中“逗哏”也叫“哄哏”,就是由三人或多人一起说的相声,但与今日舞台演法不同。而“牌子戏”就是拆唱八角鼓或彩唱八角鼓牌子曲,是北京曲剧前身。以外还有稍后的“双簧”,也属逗乐儿的相声范畴。拆唱联珠快书以及彩唱等在某些地方也多有插科打诨的表演,滑稽演唱的牌子曲类亦有相声风格。后来子弟八角鼓中还添有清口大鼓以及京韵大鼓等曲种,清口大鼓也叫“五音大鼓”,后发展成“梅花大鼓”,有“北板”、“南板”之分。民国初年,一位叫张云舫的老票友根据京韵大鼓的风格创立了“滑稽大鼓”,这是一种有哏逗乐儿的大鼓。当时的八角鼓票友必须掌握八种艺术技巧,即是:说、学、逗、唱、吹、打、弹、拉。当今相声艺术只有四门基本技巧,也就是他们常说的:说、学、逗、唱。

子弟八角鼓票房负责承办者称为“把头”,票房的名字是四个字的,如恭王府的票房称为“赏心悦目”、德寿山家的票房称为“醒世金铎”等。还有营业性质的则叫“全堂八角鼓”,组织名称以三字堂号为名,这是为与不取报酬的子弟八角鼓票房组织有所区别,如“德安堂”、“鸿翠堂”等。

清代以来的八角鼓逗哏,是演唱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曲种之一。清道光年间,一位名叫张三禄的八角鼓逗哏票友,不仅能逗哏,还能弹三弦、唱岔曲、联珠快书、牌子戏、变戏法儿等,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角。其表演幽默诙谐,善见景生情,当场抓哏逗乐。因张三禄的表演技艺高超,养成骄傲清高、性格孤僻的习惯,在票友中人缘很不好,京城各八角鼓票房都不愿接待他。后来,他因到处玩票演唱没有了差事,又因人际关系不好无人邀其参加票房演出。张三禄只好一个人到白塔寺庙会上“画锅”撂地卖艺,所谓“画锅”就是用白沙撒字招揽观众。有人问他一个人说笑话是叫“评书”还是叫“逗哏”,因他骄傲成性,不愿沿用前代留下来的曲种称谓,随口取名叫“相声”。还向观众解释道:“我说的笑话内容是模拟人的喜怒哀乐、音容笑貌,仿学各地人不同的语言变化,博得众人一笑而已!”这就是第一位相声艺人,而以江湖生意门出现的张三禄就是现在相声界的祖师。清朝末年,子弟书《随缘乐》的唱词中有一句是:“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

相声虽然以说为主,但不同于评书和大鼓书,所以相声界当年也要有自己的祖师爷。至于立祖师爷还有一个传统的规律,就是贱业要立一位皇帝或历史名人,如梨园行的祖师爷是唐明皇、说唱界立周庄王等。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评书名家连阔如曾化名“云游客”出书《江湖丛谈》,指出:“张三禄乃相声发始创艺人之一。”但张三禄虽是相声创始人,并不能算相声界的祖师爷,于是张三禄便找了一位历史上扑朔迷离的奇人,西汉武帝时的太中大夫——东方朔。

                                http://s13/mw690/afea0a43tx6CmbF4kBS0c&690

                  东方朔画像

 

东方朔是西汉文学家,生于公元前154年,卒于公元前93年,山东惠民人,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他性格开朗,诙谐滑稽,并且擅诗赋。因东方朔才智过人,思路敏捷,常在汉武帝面前一本正经地绷着脸开玩笑。这就是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讲究绷脸逗哏,最忌讳笑脸逗哏的原因。

传说,东方朔陪汉武帝到御花园赏花,见汉武帝撅起嘴在花上闻香味,便说:“皇上的嘴唇够长的!”

汉武帝听罢,一撇嘴说:“那是,人中过寸寿活百岁嘛!”

东方朔听完连忙追问:“皇上一言,使为臣顿开茅塞。但臣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万岁?”

汉武帝说:“讲吧,有问必答。”

东方朔不慌不忙说:“方才皇上说人中过寸寿活百岁,臣闻彭祖寿活八百,他的人中该有多长?”

汉武帝差点儿笑出来,说:“八寸。”

“他的头有多大?”东方朔又紧紧追问。

“这……”汉武帝尴尬回答。

“您不是有问必答吗?”东方朔绷着脸向汉武帝问。

汉武帝实在没办法,笑着说:“好嘛,你在这等着我哪!”

据说对口相声就如此发展而成,现在这句:“好嘛,你在这等着我哪!”还常常成为对口相声中的程式化语言。

旧时,说相声的艺人家里都供奉东方朔,下面还有前代老师的牌位。东方朔塑像是粉白脸,五绺黑胡须,讲究的是用木头雕刻而成。一般人家也可以供奉牌位,上用宋体字书写:“大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之神位。”因东方朔号:曼倩,故有观众给相声艺人写匾挂帐子时多写“曼倩遗风”。

                                     (原载中国档案出版社《茶余饭后话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