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宦门子弟错立身》与我的因缘

(2013-08-14 13:30:14)

《宦门子弟错立身》与我的因缘

张卫东

 

                                               缘起

         这出南戏剧本是极富传奇性的,就是叶恭绰先生也想不到从外夷淘回祖国的《宦门子弟错立身》能再上演,而我与这出戏的结缘是因搜集敷衍该剧的文字资料所起。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北崑老院长丛肇桓先生与我谈论起这出戏。后来,的弟子王若皓以及方彤彤等也邀我畅谈排练此戏的构思和创作特点。在曲界我一向是个抱残守缺、食古不化的典型人物,当日所言观点自然被嗤之以鼻,相互交谈没过几合也就一笑置之地退下阵来。

       数十日后接到上司通知,命我将《宦门子弟错立身》的背景资料一网打进。待我将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找齐上缴后未几,方彤彤又急着找我说:“这样笼统的提交不成,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必需要的段落和章节!”当然,他也为这出戏的排练计划而着急。

       在短短的十一天中,我与图书资料室的刘海鸥忙得一团糟,查索引并划分需要的部分章节。开建组会的那天,被安排扮演剧种以老生家门应工的王家戏班老班主――王恩深。

      自此,拉开我与这出《宦门子弟错立身》的因缘。

                    http://s5/mw690/afea0a43tx6BQxOmpuc84&690
                   

                                              班主

        旧时人们将演唱团体称之为“班”,戏班的第一领导人称为“班主”。古代的民间普遍都是乐户家班形式出现,所以“班主”总是这个团体中的长辈。

        通过搜集该剧的背景资料我才逐步理解王班主这个人物,所以在上演这出戏时,从文辞和表情处理方面得到了很多启发。

       之所以系统地了解到老班主王恩深这个人物与原著剧本存在有多少差异、导演编排得有多少独树一帜之处,自然应该感谢安排我搜集这出戏的背景资料工作。

       虽然改编后的剧本对班主王恩深这个人物渲染得比较淡薄,但是有了前番研究原著文献的基础,在表演方面即便是以偏概全却也不会为之失重。

       金、元时期的戏班内部组织系统较后世各朝简单,这个答案还是通过学习《宦门子弟错立身》的背景资料所得出的结论。

       一个老班主不仅要负责后台的角色安排、剧目演出,还得要向前台勾栏看客负责,对于自己女儿王金榜的瓦肆出场与应酬被唤官身的堂会演出都要事无具细般地监督。

       可是,就是因这次被老都管所唤的“官身”给害苦了。关键是老都管只要女儿王姑娘一人前去,这就让王老班主和老伴赵茜梅耽忧了……

 

                                                    谢恩

       王姑娘正在热衷一见钟情的完颜寿马,直到事发后才终于给王老班主提供了一个很小的表演机会。

当然,王班主还必需要向责打完颜寿马的令尊――完颜永康“道谢”。说是向老公爷谢恩,不如说是这个游走江湖的下贱阶级与封建官僚上等阶级之间的反抗。

        前面的《罢戏》一场的剧本内容只是要求王班主表演得唯唯诺诺,见着妻子赵茜梅不急不燥,得知金榜女儿不愿到瓦肆演出又急又火。

       待老都管出现后,王班主却又强颜欢笑、百般殷勤地侍奉相陪。这种表情――就是一个戏子班主的典型。

本来吗!那一个戏曲团体的班主不是这样。贱业领袖必须要向官家政客趋炎附势,这是自古至今的统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加丰厚的收入,不要说唱戏的见到官,就是见到他们的奴才也得要矮三辈,这是几百年来的古之常理!

      都管言说公爷要唤官身,却又不要切末、行头,只要金榜姑娘一人小唱消遣。这时王班主的表演情绪就应该紧张起来了,一定要用急切的口气念道:

      “哎呀呀,勾栏看客已然满楼了呀!”

        历朝历代的艺人为了生存皆是听命于上流阶级调遣,王老班主遇到此事也只得以不敢强言的方式回应而告终。

        后来,当王恩深得知女儿与完颜寿马厮混,被老公爷完颜永康唤进府中后的表演却是应该演得很有些骨气。只有这样表演才是当时下贱阶级中有性格、有思想的人物,这也是中国下等阶级旧有的“人穷志不短”的习惯性格特征。

        上等阶级自古历来对待戏子就是这样的,当然会把一切罪名必定强加在下贱阶级的行列中。可是,王老班主这时并没有过分地责备女儿,反而将老伴赵茜梅向完颜永康的悔过求饶强硬打断,拉着他们娘俩愤怒地离开了完颜府。

       王老班主在此处的台词并不多,身段只有起身、出门、摊手、召唤等四个常规动作。但这些戏曲常规表演一定要做到情绪饱满,神情与身段分寸把握要准确得当,还要运用他另一种梨园行中特有的自尊自强,使用那种傲骨铮铮般的中原韵味念道:

          “老乞婆,还不带上你养的好女儿快快走去!唉!万事不由人计较!”

      然后愤然下场,拂袖而去。

 

                                               乾坤

       人生是一出戏,可是演戏的艺人却只凭一副担子、一身技艺,巧弄宫商、信口雌黄唱尽了世间百态。

一个刚刚打入城市,刚刚逃离游走漂流於江湖的戏班,因触怒官员而被驱逐出辖区,不论古今确是常有之事。正所谓:小天地,大舞台。

       王老班主肩上担的不是一副戏担,而是能演绎人世间乾坤万象的大舞台。

他对女儿王金榜的责备实实出于无奈,对自己身为父亲却又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而悲愤、内疚!情感中流露出身为路岐伶伦下贱地位的戏子根本气质,深信是前世造孽今生受苦唱戏,愧对妻子和女儿。于是讲出了自古梨园行的老典故:“会吃的是戏饭,不会吃的是气饭!”

       他以前世、今生、来世的“三世说”向观众解构。当然,来世变为犬马禽兽再也不吃梨园行这碗戏饭的誓愿,他就是不言观众也能明白了。

      在其老伴赵茜梅一番苦劝王金榜之后,王老班主为了使这个家能生存下去,却转变还原,以一个诙谐的梨园行中常见形象出现。他好象真的把一腔愤恨化为乌有,以天地、乾坤、万象等俱都包罗在那小小的戏担之内,并以其老伴赵茜梅:“笑对人生往前看,行头家当一肩担。”的台词来将王班主的思想境界圈定,以一个饱经沧桑老江湖的舞台形象出现。

      这时的王老班主还吟唱了一句倾杯玉芙蓉】

     “收拾起,世间百态,一担盛。”

      其实这一句不仅是老班主王恩深的人物“务头”,也是全剧之戏眼也!

                                       http://s12/mw690/afea0a43tx6BQxYlAjFcb&690

                         董萍扮趙茜梅史紅梅扮王金榜  張衛東扮王恩深


      在南曲八声甘州】曲牌中王老班主的内心结构十分复杂,与其说他的强颜欢笑不如说是落魄一生、流落江湖路岐人的本性。

      在这段唱腔中,三个演员运用昆曲载歌载舞、歌舞合一的传统特点,以不同人物造型和王恩深的“戏担”表演,用声带情、以情带舞,表现出三个人物的不同心态和以表演带环境的传统崑曲风格。

     针对我演的这个王老班主,再从整出戏的体会和将来北的艺术命运而言,这正是:

     奈行程,路途劳顿。到黄昏,转添愁闷!那山回路僻人绝影,不绝长叹两三声。

                                                                (原载2012年台湾版《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论文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