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

(2013-07-02 16:03:37)

《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

——张卫东论昆曲

前些日子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虽然没有几天却在昆曲界以及喜爱古典文学的圈子里有些反响。这次印刷虽是简化字版,也没有几张照片装点门面,使我意想不到能有那么多读者回应,也说明大家心里很害怕昆曲将会被剧团改革成歌舞剧!

昆曲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已历十二春秋,在此期间昆曲界演绎了哪些恩恩怨怨?为复兴昆曲,各文化团体又做了哪些努力?当代艺人们又该如何坚守艺术节操?这些问题在本书中慢慢解释,有些虽属谶言,可经过这几年已经成为事实。

鄙人崇古法、好雅乐,是传统昆曲和老北京文化的传播者。致力于研究、传传承昆曲、八角鼓、古诗文吟诵、京味美食等文化,本书对近来做昆曲文化买卖的现象说出就理,早在八年前《光明日报》读书版便有篇《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之微言,读者们此种对改良昆曲入骨之说曾引起很大反响。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实就是认准了它是濒临灭亡的艺术。它有很多文字资料,有那么多曲友和艺人在传承,传承后的昆曲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所谓原生态,就是要尽量保持古法。我们可能做得不完全似古人,但我们面对一个在古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艺术,要做的就是承袭古法把它传下去,把它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遗产来对待。

现在的昆曲职业创作人员总认为年轻人看不懂昆曲,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习惯,还浅薄地要让这些观众们看懂,审美观点把典雅的东西有所变异,这是一种无知的坏方法。要知道复古也是一种创新,一些有曲谱却没有在舞台上演过的戏,我们按照古代的服装穿戴、利用程式化把它重新立起来,这也是一种恢复创新。还是不要再想发昆曲的遗产财才好,职业剧团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才是正理。

昆曲不是由艺人创作而成的,它的主要作者是元明以来那些能够动笔写诗词、执笔撰文的文人们,他们都是有深厚儒学修养的人。昆曲就是在这种儒学基础上,继承了北金、南宋朝主流音乐文化的一门艺术。在演唱南北曲的基础上,舞台艺人们拿来加上身段表演成为戏曲典范。如果按照严格非遗划分,昆曲在舞台表演方面传下来的不过占五分之一,而其它多数是在古典文学以及古典音乐方面的成就。

昆曲是儒学的正声艺术,在明清宫廷已经被视为礼乐的延续。昆曲的衰败源自儒学的衰微,之所以久衰而不亡,就是因为还有文字版本的传承、曲谱的传承,除了戏班职业艺人以外,还有业余曲社曲家们的言传身教传承发展。而昆曲现在没有诸多观众追捧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听不懂昆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本书深入浅出,也是鄙人三十多年来从事昆曲的一些总结,与当代戏曲改革创新的昆曲观念不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昆曲不必要创新!如要发展继承学习也就是了,延续昆曲的本真,一样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在我即将被职业昆曲团体开解的前夕,为读者留下几笔有关昆曲发展的经验文字,使当代青年人知道什么样的昆曲可以欣赏,什么样的昆曲剧目是伪古也就心安啦。还要说明,唱昆曲必须从古文诗词方面入手,业余曲友习曲切莫玩物丧志。

作为一个昆曲演员没有了舞台也就没有了生命,但是这个舞台不是你想登的遗产舞台,这也就等于浪费生命!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即便是全中国人民都会唱昆曲,按照如此普及改革方向也注定不会是真正的昆曲!而目前最让我们着急的就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史即将毁于一旦,在古典文学方面我们损失的太多啦!这也是不懂昆曲创作人群乱改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懂儒学的人,他们才会肆意毁伤古文字;只有不懂昆曲的人,他们才会大肆宣扬改革、创新、发展。当然这些英雄们也就是如今的学术领军人或是昆曲剧团的领导们啦……

 

 

       http://s7/bmiddle/afea0a43te08341ab9f36&690 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 TITLE="《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 />


http://images.bookdao.com/bk//051503/1/4775f8b1-c236-4801-bcf0-4bbed5e7e0d7.jpg 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 />

 

作者: 张卫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张卫东论昆曲
出版年: 2013-4
页数: 187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北京灯市西口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有售
ISBN: 9787100094726

目录 ······

第一编
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 2
这么救昆曲死得更快 9
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 12
昆曲的兴盛有赖于儒学复兴 16
昆曲不能再瞎改了 20
浅谈昆曲付、丑家门与京剧丑行 25
昆曲老旦家门的表演点滴 30
伤心周汝昌 33
昆曲逢生 百年传瑛 37
中国戏曲的“十全大师”裴艳玲 41
“道和曲社”是昆曲传承的脊梁 44
“子弟书”中的昆曲传奇 48
古香古色 清雅绝伦 55
我与吟诵的不解之缘 60
打击乐的审美启示 66
今日京城古戏台 70
第二编
漫话“清代宫廷昆曲” 90
清末以来北方昆弋老生琐谈 111
北京昆曲研习社琐忆 117
陶小庭轶事 132
《草诏》的表演艺术 141
谈《胖姑学舌》 166
附录
妻子心中的张卫东(潘姝雅) 184
北京民间昆曲的“传奇”(陈均) 1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