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2017-05-31 18:37: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传播。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天气转冷,早起上学对同学们是一大考验,老师也一样,这不我每天都听着这个铃声起床,一起听听。点击起床音乐,提问:好听吗?听到的同学请举手(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
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乐铃声从哪发出?喇叭和人耳之间隔着什么?
2、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声音怎样通过周围的空气向外传播的呢?我在上海科技馆拍的一段小视屏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讲解:(可见,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
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
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课件演示声波)
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传播。“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音响发声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时,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结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虽然“声波”是无形的、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水波”的演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感受“声波”的传递方式,从而把无形的“声波”转化为一种有形的效果!)
3.提问:除空气外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要引着让学生说明
白和怎么想的:如就刚才的实验分析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教师
肯定并强调一下: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我
们耳朵里,才听见声音的。如学生说不出其他物体,教师可以出
示一二件实验材料,问学生声音可以在塑料管子、绳子这样的物
体中传播吗?塑料管子、绳子能像空气那样传递物体的振动吗?
还可以在什么物体里传播?)
归纳分类: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想法,教师应结合“副板书”将学生提到的物体进行归纳为“气体(空气)”固体(桌子、绳子、沙子等)和液体(水)
(三)实验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里传播
1.实验验证声音在介质中传播
提问:设计怎样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需要什么材料,实验要注意什么?各组讨论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及需要材料
(2)交流改进实验(教师结合学生提出方法,可以提出建议并适当
转化为教师事先准备的分组材料)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相互干扰!
(3)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归纳总结:你们从物体的分类,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
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人体)中传播。
教师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又叫做“介质”,“介质”就像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我们耳朵中。
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本领一样吗?
(四)比较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本领
(五)小试牛刀
六、板书设计:
声音(振动)
实 验 记 录 单
组长:
实 |
||||
实验目的 |
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
|||
实验材料 |
|
实验结果(可以传递声音的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的发现 |
|
|||
|
|
|
|
|
实 验 记 录 单
组长:
实 |
||||
实验目的 |
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
|||
实验材料 |
|
实验结果(可以传递声音的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的发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