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伤气吗?

2024-05-03 09:51:36
标签: 健康 科普 针灸 中医

经常跟学生们讲医生要感谢病人,特别是要感谢那些能持久坚持看诊的人。一般初次到针灸门诊就医的病人,都会关切几次能治好,特别是那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有病乱投医,表现出一个急字。事实上,针到病除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对于许多慢性病来说,往往需要数月甚至经年调理才会取得根本性效果,清代医家叶天士也说善药不计骤功。正是那些持久治疗的病人才使得医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针灸的强大力量,并且可能帮助修正书本和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比如扎针伤气,看起来很符合常理,在人身上扎针仿佛就像汽车轮胎扎了钉子,针拔出来气就会从针眼里吱吱冒出来。中医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就明确记载虚损病人不能扎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翻译过来就是对于阴、阳、形、气都虚弱的病人,不能施以针刺,而是要用具有补益作用的甘味药物调治。这种虚证禁针的理念对后世影响很大,金元四大家中的朱丹溪就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认为针刺只有泻的作用,没有补的作用。明代汪机所著《针灸问对》做了具体解释:针乃砭石所制,既无气,又无味,破皮损肉,发窍于身,气皆从窍出矣,何得为补?至今扎针伤气在民间仍流传很广,一些针灸医生也秉承此说,不用针灸治疗虚证病人。

事实上,针灸用的针非常细,古人叫微针,也叫毫针,就是细如毫毛,现在临床常用的针灸针直径一般在0.22-0.30毫米,仅仅比成人的头发丝粗一些,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是非常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产生的作用,则是激发身体本身的治病能力,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这种调整会因为身体本身的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效果,比如虚弱的病人,就会有补益作用。临床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仅举两个比较典型的病人,一位是77岁女性,患三叉神经痛,身形特别瘦弱,开始就诊的一段时间都是女儿陪着,不敢张嘴说话,也不敢触摸面颊,经常把自己的病情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病人从去年8月底来门诊治疗,在近8个月时间里,共治疗了70余次,面部的疼痛早就完全消失了,可喜的是脸色也红润了,称体重惊奇发现竟然增加了七八斤,她说这是近十年来体重唯一增加的一次。另一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也是位年近七旬的女性,由于长期患病身体非常虚弱,从去年8月初开始来门诊治疗,每周三次,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期间仅有数次因有事儿没来治疗,到现在一共治疗了百余次,她也是我从医以来连续治疗时间最长的病人。刚开始的一个多月,症状改善不明显,病情反反复复,我还担心她会失去信心,但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整个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脸色红润了,听力改善了,体重也增加了七八斤。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体力也增强了,开始来门诊的时候,往返都要打车,身体很虚弱,没有力气坐公交,现在早晨来门诊为了节省时间还是打车,回去改坐公交了,还能跑步追赶公交车。

上述两位病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年龄大,身体弱,体重低,经过长时段针灸调理,期间没有服用任何补益药物,不但原有慢性疾病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体重都明显增加,精气神也更足。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长期扎针不但不伤气,而且还有补益强壮的作用!扎针是否伤气,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是引经据典,也不能单凭直觉或民间传说,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两位病人的坚持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扎针伤气之说当休矣!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