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暖足

(2014-11-21 19:51:54)
标签:

医学

保健

暖足

汤婆子

暖脚炉

古人注重足保暖。南方很早就流行一种暖脚炉,一般由黄铜制成,把烧红的炭火放在铜炉里,盖上盖子,双脚就可以放在上面取暖了。脚炉还有个把柄,外观像只篮子,可以随身携带。冬天室内寒冷潮湿,屋外阳光灿烂,踩上暖脚炉,享受着阳光,无比惬意。宋代还有一种类似于热水袋的取暖工具,金属材质、形似南瓜,俗称汤婆子锡夫人等。在古语中指沸水,汤婆子上端开口,热水从口中倒入,加盖包裹后放在被窝里。因为又专门用来踩在脚下暖脚,所有又叫脚婆

http://s16/mw690/003dGydEzy6NMZbNFuL1f&690
图:暖脚炉(大)与暖手炉(小)

http://s15/bmiddle/003dGydEzy6NMZ4WcTsee&690

图:汤婆子(连同暖手炉和暖脚炉,都是朋友从南方古玩市场淘到的)

 

追根溯源,暖足最早出现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医书《脉法》中,距今至少有2200年的历史了。寒头暖足是中医重要的防病治病原则之一,上为阳下为阴,头在上为诸阳之会,故阳气较盛(有余);四肢在下为阳气之末,故阳气相对不足,加之两脚贴近地面,大地阴气盛,所以是人体最容易受凉的部位。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足部保暖因而格外重要。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寒暑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不变的规律。白露,为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寒露,为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代表着气温逐渐由凉薄转向寒冷,夜半至清晨时草叶上的露珠开始慢慢打霜。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农历九月,亦是田园农人最忙碌的时候。谚语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农人们忙于秋收,而人体此时也要做好保暖、收藏的准备了。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俗话说“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这一盆汤就是指用热水泡脚具体方法是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放一个热水瓶,双足入盆浸泡,水温要耐受且宜高。温度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每次最好在超过20分钟,微微汗出为宜,忌大汗淋漓。

泡脚时加入一些中药,温热刺激与药物协同作用,效果更佳。任锡庚是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他20岁入清内务府太医院,为光绪、宣统两朝御医。他的《任锡庚御医手稿》记载了多本宫廷御用秘方,以及御医为光绪、宣统两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看病的病历笔记。其中有一些药方专为帝王后宫泡脚使用,比如光绪的泡脚方含有红花、牛膝等11味中草药;皇太后明目除湿浴足方,甘菊三钱,牛膝五钱,黄柏三钱水煎,浴足。

http://s10/mw690/003dGydEzy6NMZp6is959&690
http://s14/mw690/003dGydEzy6NMZrLlXTed&690

图:荷兰位居欧洲西北部,地势低洼,冬季寒冷潮湿,所以荷兰人也很早就发明了暖脚炉。冬天里,人们脚踩暖炉,围坐在一起,讲述一年发生的故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你看,唐代的冬夜,白居易与二三知己饮酒清谈,窗外一场素雪压住了红尘,屋内炉火不慌不忙地燃着。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宋朝诗人黄庭坚在脚婆的体贴下,每晚都睡得那么香甜。

暖足是养生之道,也是一种恬淡而温暖的生活。最初的火种虽已化为周口店的灰烬,但人类对火的崇拜对暖的需求却跨越古今、无处不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