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最早的手术刀

标签:
砭石针灸历史手术刀针灸针 |
提起砭石,普通人可能首先联想到时下流行的刮痧板,夸张的说法是几千万年前降落的陨石碰撞地面岩石,具有诸多治疗功效;学过针灸的则会想到针灸针,教科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在石器时代,古人还没有发明冶炼技术,所以只能用石头磨制成针。事实上,无论是刮痧板还是针灸针,都缺乏基本的史实依据。根据存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对砭石用途的描述,有充分理由推断砭石是一种刀状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外科手术刀。
1973年,轰动世界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和《脉法》等文献,其中有对砭石应用有详细记载,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切痈排脓。痈疽是皮肤感染化脓性疾病。在古代由于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很容易受伤,因此这些病症很常见。马王堆古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中,痈、疽各为一病。痈疽的发病过程可以分为化脓前和化脓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治疗完全不同。化脓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熨、外洗、艾灸、口服药物等。如果已经化脓,则只能用砭石切开排脓。马王堆古医书《脉法》说:要根据脓肿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砭石,使用不当就会有害,如:脓深砭浅是不及,脓浅砭深是太过,脓大砭小脓排不干净,脓小砭大则伤良肉。
http://s4/bmiddle/003dGydEzy6L2nZhKnhc3&690
1973年出土于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
第二,刺脉放血。血是一种红色的液体,这个概念出现得很早。血的本义是指用来祭祀的动物的血,许慎《说文解字》:“血,祭所荐牲血也。”无论人还是其它动物,出血过多就会死亡,表明血是维系动物生命的重要物质,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古人用血做祭祀的原因。当然,有时因偶然创伤导致少量出也可能使原有病症减轻或消失,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锐器物叩击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出血,以减轻病痛,从此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治疗手段――放血疗法。
砭石是一种刀状的工具,很适合放血。马王堆古医书《脉法》说:“气一上一下,当郄与肘之脉而砭之。”“郄”指膝关节后面的腘窝部,“脉”显然是指血管。肘窝与腘窝(郄)部位血管表浅且粗大,很容易放血,现代临床上一般也选择在肘窝部位采血。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砭石是一种石制的刀状医疗用具,用刀状的砭石直刺病所(“以石刺病”),切痈排脓,这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外科手术,在先秦时期应用很广。其次是用刀状的砭石刺破血管放血。这两种用途完全不同于针灸用的“针”,当然把古代砭石等同于刮痧板更是无稽之谈!
(本文节选自《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史卷》上第一章“先秦时期:针灸的起源”。该书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