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石”与“石针”之辩
(2012-09-10 21:47:59)
标签:
针灸历史砭石传统文化杂谈 |
在史前时期,石制工具,无论是天然还是经过加工的,都是人们狩猎等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将石制工具用于医疗用途的历史也一定十分悠久,在马王堆古医书中就记载有用加热的天然卵石热熨肛门部位治疗痔疮的方法[1]。随着人们制作石器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过特殊加工制作的“砭石”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医疗工具。采用砭石治病的历史十分悠久,很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c. 8000-3500 BC)早期甚至更早,到《内经》时代(c. 104-32 BC)还应用较广,与针刺疗法并存。齐梁时期(502~557 AD)的全元起首次明确提出针刺疗法源于砭石疗法。全元起是注解《素问》的第一人,他在注释《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时说:“砭石者, 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 一针石, 二砭石, 三鑱石, 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 故用石为针, 故名之针石。言工必砥砺锋针, 制其大小之形, 与病相当。黄帝造九针以代鑱石。” [2] 唐·王冰甚至认为《内经》中的“砭石”就是“九针”的代称,他说:“古者以砭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 [2]
全氏认为“砭石”就是“用石为针”,就是“针石”, 显然是混淆了“针石”与“石针”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虽然一些词可以前后颠倒使用且含意相同,但有些词前后颠倒后含意就会完全不同,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的两种表达方式。“针石”与“石针”就是两个含意完全不同的词,前者是“九针与砭石”的简称,后者则是用石头做的针。《内经》时代针刺疗法与砭石疗法共存,因此常常“针石”并称,但却从未提及“石针”。其他先秦文献中也从未见到“石针”之说。事实上,如果从制作工艺上看,将石头磨制成针状医疗用具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如果确实如全氏所言,古人使用砭石治病仅仅是因为彼时尚未发明金属冶炼及制作金属工具,不得不使用石制的针具,那么,在发明金属冶炼及大规模使用金属工具之后,金属的医疗针具就应该取代砭石,至少二者并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从公元前3500年就已进入青铜器时代(3500-1000 BC),西周时期(1000-771 BC)进入铁器时代,铁制的生产及生活用具大量涌现,铁制的缝衣针在春秋(770-476 BC)初期就已出现。在马王堆古医书中记载有许多铁制工具,如铁椎、手术用的刀、鍑(大口的铁锅)等,但却没有任何关于采用金属针具治病的记载[1]。直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黄帝内经》才明确记载使用金属针刺用具治疗疾病。
1. 马继兴.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508,477、505、638,286~290,283
2.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