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宁德Vs小鹏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股票分析 |
先说点周末有意思的事情,平安夜东兴证券的美女海报火出圈。照片5位美女均来自东兴证券债券承销团队,让同行直呼内卷。
最近券商内卷新闻真不少,前段时间中信证券95后员工“替客户考研”,近期银河证券青岛南京路营业部的从业人员,因给开通可转债权限的客户提供了知识测评答案,而被监管点名。不得不说,现在券商投顾的服务越来越好了。
周末安信首席投顾的《2022年中国股市预测》刷屏了~这位首席采用了金木水火土的理论,推论出2022年内每个月的热点主题,并认为从2022年开始,中国股市将经历五年的牛市。网友评论:“又疯了一个”。
该首席投顾的主要预测观点有三个:
明年是政策强市,农历的正月、二、四、五、六和十月看涨。不要投资房地产,跟土有关的稀土、锂电池、地产、水泥等概念股应该坚决出局,有色或黄金仅在7、8、9月有行情。水生木,水木属性的行业走强。
-----------------
上周五宁德大跌,一度跌10%,收盘报-7.28%。多数观点认为,大跌与一篇名为《宁德时代:万亿电池帝国的裂缝》有关。文章提到小鹏、广汽等车企逃离宁德,扶持其他供应商,并批评宁德太强势以及在新技术研发上懈怠等观点。
小鹏周末也给出回应:“车辆生产的零部件供应链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保供保产,更加准确地预测交付周期”。这等于间接承认了切换供应商的消息了。此前12月8日,小鹏就表示行业面临磷酸铁锂电池供应极度紧张,给小鹏P7的交付带来不确定性。
小鹏与宁德之间的供应链矛盾在年中就出现了,当时小鹏内部员工对外表示“宁德经常发邮件威胁我们说没电池了”。在这之前,小鹏的电池供应商只有宁德一家。但小鹏切换供应商,会对宁德的业绩造成剧烈影响吗?显然不会。
一方面,宁德在电池分配上,与车企有两种典型的合作方式:一种是车企对自己的规划很清晰,比如认为自己未来5-10年装机量能达100GWh,那么可以包下生产线,支付出购买生产线的钱,这是一种比较多的合作方式。
还有一种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要求车企的每一年产量波动在±15%之内,如果车企产量没有达到要求,则要支付这中间的差额。
因此,宁德的产能在未产出前多数都已分配完毕,即使小鹏寻找新的供应商,亦不会导致宁德的业绩下滑,也不会对现有的订单造成影响。而且明年是小鹏汽车的放量年,电池就是最大的命根,争吵或有,但网传的可能过于夸大。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是高技术壁垒、高资金门槛的产业,先发者可以利用资金、技术及成本优势持续获得行业爆发初期带来的奖励,后进者想要超越,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并且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前五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80%的份额,宁德的市占率处于行业第一,且相比去年同期的26%还略有增长。在规模化效应下,宁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电池。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传言小鹏将要合作的中航锂电(中创新航),没有先发优势下,在这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我倾向换中航锂电,更多应该是基于不想被宁德完全拿捏,但为此小鹏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至于新电池技术路线上,固态电池一直是一个研发进度达到99%,但几十年都没达到100%的事情。在固态电池商业化前,动力电池的竞争依然是规模和成本的竞争,在这个阶段,宁德依旧存在优势。
宁德在今年拿出了钠离子电池,LG化学拿出了掺铝的四元锂电池。除了这两项技术外,动力电池领域在今年并未有新的技术突破,所以宁德在研发上目前还没有掉出第一梯队。
综上,宁德并未有任何变化,变的是市场操作的人心浮动了!截止目前,宁德今年仍有70%的涨幅,那么里面就会有部分人思考:明年怎么办?还有多少空间?这么一想,军心自然动摇。而场外是想着再等等,可一旦调整多,自然会吸引他们进来,所以不存在连续调整的可能,宁德的行业地位暂时撼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