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扮演是孩子通过想象、模仿等方式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据说这种游戏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真不知道小孙女儿啥时候开始角色扮演的,只知道这几天她突然扮演的有来有去起来。
如果穿大人的鞋子等属于角色扮演的话,印象当中一年前,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见下图)。

在“中国开封第38届菊花文化节”龙亭公园主会场菊展造型前学小鸟飞

“搓澡”

读卡片

刷牙

更早时候的打拳


喂小动物

扫地

推“车”

学爷爷背挎包并佩玉器

更早时候学爷爷用耳机

泥瓦匠

剃胡子

学大人玩儿手机

戴妈妈的帽子和手套

戴奶奶的老花镜并玩儿手机

模仿开三轮车

穿大人的鞋子

帮爷爷盖盖腿

学大人大腿压二腿

把浴巾当披风
有些是受动画片的影响,模仿其中角色的,比如,“JOJO”中有扮演小医生的,她就提溜个箱子假装看病等(见下图)。

学小医生
更多的应该是生活中受耳濡目染启迪带来的扮演。前边的图片应该多属于此列。
昨天提着个兜子晃来晃去,奶奶问她:干啥了沐沐?她竟然回答:买菜。
这个回答确实有点儿出人意料了。平时没人带她去买过菜啊,也没见她知道谁去买过菜,家里更没有谁提着个兜子去买菜的啊。当然孩子肯定是从观察中得到的“答案”,只是大人没有察觉而已。
事实上,你了解的孩子,绝非孩子的全部。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了解的孩子甚至会呈反比例增长。因此在孩子面前,应该多留些心思,盲目自信是要不得的。


“买菜”

学大人挎包
今天更进了一步,手里掂个螺丝刀,在一个电动玩具上猛拧了起来,这是见到妈妈换电池时候学的动作。手里掂个绳子就模仿跳绳的样子,反正是开始“魔症”了,但凡能模仿的就要尝试尝试。

学着修理玩具

模仿跳绳
对于孩子来说,事实与想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角色扮演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契机,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镜子里的自己,或许能让孩子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模仿别人并不是为了做别人,而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在镜子中遇见自己
这几天吧,小孙女儿像是突然长大了许多,不仅很乐意模仿,还很愿意接纳。悄悄地模仿和愉快地接纳似乎成了孩子非常乐于做的事情。
比如,当有意识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这是她的短板,她竟愿意不厌其烦的尝试着反复表达。
看动画片需要赶进度的时候,孩子不喜欢片尾和片首歌。她就会说:“爷爷播播”。其实这已经完全表达出了她要表达的意思,笔者却要求她加上“帮我与谢谢你”的句子,连起来就成了“爷爷,帮我播播,谢谢你”。孩子容易漏掉“帮我”二字,笔者就毫不客气地让她重新完整的来一遍,小姑娘竟然没有一点儿抗拒,一遍不成就再来一遍。
关键是,平时小姑娘并不缺少个性,但凡她不乐意的,就犟。吃的东西,有不让剥皮的,剥了就不吃,还闹。手里拿个东西不乐意放下,咋劝,就拎着,不放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听得懂道理,只要耐心,又讲得通,孩子还是乐于接受的。
见东西都想让买,可能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通病。当孩子想让买无论是吃的还是玩儿的东西的时候,告诉她,你还不会玩儿,或者你还不能吃。自然需要有道理跟进,并且这种东西她也感觉到确实驾驭不了的时候,她就会口口声声:“不会玩儿”,“不能吃”,接着就会恋恋不舍地把自己已经拿起来的东西悄悄放下。
此时,孩子的天真、可爱只能说爆棚了。
话又说回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言的,这当然与孩子当时的情绪有关。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情绪化,一点儿也不假。一方面你得会讲道理,掰开揉碎那种;另一方面孩子得能听懂道理,并排除情绪的干扰,愿意听进去你讲的道理。很多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否则,道便不可道,道了也白道。
一次笔者领小姑娘去西湖玩儿,到了之后,吃小番茄时,笔者按惯例给她剥了皮,一家伙惹恼了她。结果,悻悻地扭头就走,最后,便躲在一颗大树跟前怄起气来。
过去吃小番茄是剥皮的,笔者忽略了新近孩子的长进,结果那么远跑到西湖,让一个番茄皮给搅和了。后来勉强拍了一张相,从小姑娘的脸上仍然可以看出番茄皮的影响。

悻悻地扭头就走

手里紧紧攥着清凉油绝不放下

脸上仍有“番茄皮”的影响
就跟知道语言表达是她的短板似的,让学就很认真地跟着学。津津有味,不厌其烦。
乐意是一切事情向好的开端。乐意了便会韧劲儿十足,越是困难越向前。
不仅如此,平时尽管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习什么,尤其是死记硬背那种的意思,偶尔告诉她几个文字甚至拼音,她也乐于接受,不说别的,这种态度起码是令人欣慰的。
与此同时,不断从小姑娘口中偶尔冒出的句子与词汇,有些甚至是令人惊讶的。
一次,小姑娘爸爸正和她玩儿的时候,突然走开了。她便脱口喊出了爸爸的名字,并要求等等她。
最近当玩具火车开动的时候,小姑娘便跟着玩具火车转起圈儿来。还把卫生纸扯开当火车道,在上边模仿火车开动。

模仿火车开动

围着有火车开动的玩具模仿火车跑动。
角色扮演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促使孩子在不断探索乃至创造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热情。
正因为如此,角色扮演是相当长时段中孩子乐此不疲玩的首选游戏。
既然角色扮演在孩子成长中有这么大的作用,孩子又乐此不疲,作为家长就需要好好利用这种机会,不仅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方便,如果需要还应该在角色扮演中扮演角色。甚至还可以为角色扮演添加“佐料”,为角色扮演推波助澜,让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底,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角色扮演”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越亲近的人就越成为孩子“扮演角色”的对象。孩子每一位亲近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角色扮演”中扮演着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扮演好自己本位的角色,便是配合孩子最好的“角色扮演”。
演好自己,让孩子在成长中扮演你的时候,不留下任何遗憾。





观察虫虫的行为

把两根小棍儿并列整齐

“骑马”

“捉蝴蝶”
202110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