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修炼的终结(也可能是又一次主观认为,不久再变动)二
(2025-03-30 22:27:49)
标签:
健康体育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24年25年的球 |
续:
这次描述的这个正手,经过反复实践,拍视频观察,是正确的,能经得起验证的。前几天写续着的博,记述了这点,但无保存。此再记之。
这样的正手,最主要要修改并坚持住的内容是,正确的重心的转换,我在正手引拍以后,着力点,重心始终在右半身脚下,这个一定要有定力,且能坚持住。因为一急,就容易跑偏,重心凑前到了左边。这个定要坚持,且这是个基础框架。这个不对,剩下的后续动作不能谈。
在保持重心在右的框架下,还是发现了有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是在击球当中,以前没有发现。且经过验证,认为这个错,以及改正,是正确的,可以坚持的。
错在发现右肩顶不起来,于是击球常用左肘推球,特别是人们说我的反手击球很好,好在哪里呢?我体会是有左膝下沉,顶起右肩,而正手没有。
改正一是两脚内缘,或叫内弓,包括两脚后跟,内缘要着地,也这解释以前有人说我正手击球两脚八字形是无法击球的。现在收回来。
且着力从过去的一个点,现在变成一条线,即左脚内缘弓,击球时发力出去,左膝和左大拇尖形成三角,向前向内,此时向前,左膝即下压,且须一直着地,不能晃,要有切实的规迹,扎实向前不着急的规迹。此时,右肩就可以凭此顶起。
且发现,做引拍跟球第一个动作时,右肩和右下身呈T字形,而探出轻着地的左脚,要基本和右肩平行,且右肩略向内,形成一个后宽前窄,这样就可以顶起右肩了。此时也发现,左脚在击球中也并不是直线,而一个C形。相信有此,左膝可下压,右肩可顶起,重心实现更明显的转换。
(上述此文是25年3月30号发的,5月24日,大约两个月后,认为基本正确但有失偏颇,就是太过了,右边引拍这个压是对的,但不要太夸张,太夸张要吃亏,因为有的球不需要这么大的动作,且易伤身体。此文之后,我总结了父字形打球,就是右压,左顶,但是此时,5月24日,略加改动,就是右压,当然不要太夸张,左顶改成左支撑,要明白左支撑的含义,现在,右肩击球时,要顶前肩窝往外的部分,甩前,带动肘,把肘带到身前,这很重要,不然就是后拖肘,翻肘击球,这是我的痼疾,然后甩前以后,后面用右脚塞入支撑,此时左半身只起支撑作用,且脑子要忘记,让左半身是被动拖着,但是左膝内拐以后,内拐到大腿中间,记住,内拐到大腿中间很重要,我以后做不到。此时,左大拇尖要发力,把左腿伸直,这很重要,有了这个,重心转换才到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