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月29日,实际上,前两天说的正手基本找回,是不准确的。并未找回。今天,基本有眉目了。
开始,和人比赛乱打,感觉左脚左腿要做一个C,无论左腿还是左臂,都要有包天感,就是有半个的半个穹窿顶。
乱打和老头打,打得窝火,正手乱打。
最后有练习正手拉的机会,大大找回正手。现在描述如下:分两头,实际归一。
一头:这是有个梯度渐进的,先是正手找位,脚下右左右,右肩和右半身形成的扭转的立体8,这是右,砸到有左脚尖找位后扭转的左脚跟,这是左,然后顶到右。这是右。脚下右左右。于是在此基础上,重心点是不过去的,不过左边的,右肩和右半身形成的扭转的立体8,重心在这个立体8的右脚跟,不过左边,然后只是借一下左边的力,顶前,立体8独立扶起。
这实际还是重心的问题,从我原来左脚外,收在左脚内,再收在右脚跟。这是核心内容。
另一头:一,十字扭转:找位,两个脚尖,正手,右左,右踩球出拍,左踩球落台,球跳起到高点,完成十字扭转,这个十字扭转,有前有后,右肩要顶前,左跟旋内,形成前后平衡,忌后,要顶前。二,左脚跟旋内:忌跳过左脚尖。要两脚尖把住两个外边,左脚跟和右肩一定在里边。三,右大腿的弧形C:引时压,一个点,击时撑一个点,两点走一个C。这个C,先做,起于左脚跟,终于左肘左膝击球点,这个点何时内拐,就是左膝在左脚尖支撑下内拐下走,成一凹陷。决定权在这个C。
综上两头。正手有。
而反手,要右边掏个击球窨,把击球点放在右大腿上。反手就很稳的。
3月30日,发现正手还是没找回来。
正手存在三问题,一是左腿击球后呈X摁下,不是向后去;二是右脚击球用小指粗隆而不是脚跟。有翘脚之嫌;三是练球正手左肝乱晃;比赛左肘抬肘按球。
正手还是没找回来。
继续练正手,目前认为错误的认识在左脚跟,左脚跟前推,配合右脚跟,就是以前说的两个脚跟内侧挤前。这是不对的。也正是单纯的左脚跟,造成上述三个问题。
我失去了利用左脚尖支撑的左膝内拐,这实际是以前总结的寸跟距。
正手一要有独立的右半身,独立的立体麻花8,记住右脚后跟一点,这个一点,和右肩有前后,但不能拖太后。否则影响击球,独立的右半身,只是在击球一瞬过一下左脚。也就是左脚寸跟距,寸跟距两点,合成一点瞬时击球;
二要有寸跟距;
三独立立体麻花8翻转,带动左膝内拐,下成凹陷,上成收小臂造转。
现在,不敢再说正手已找回,实践后再说吧。
23年3月31日,实践认为,正手的找回还是问题,多在肌肉已经形成的老式错误记忆,或也是节奏的掌控本身也有难度。
算是有体会的是:正手左边的C形,以前寸跟距体会是前后,现在是可以左前,这样左脚跟,左脚尖,和左膝,可以就地绕个C。
另外,本着三个点,即可组成一个扭转的原理,当寸跟距不足时,可以体会到右腿右半身右脚上的两个点,实际是外展内收两结合形成的两点。
继昨天总结出不能用左脚跟击球,而是引拍这个道理后。那么用什么击球呢?今天体会应是对的。左脚尖支撑下的左膝,反手,这个左膝是个引拍到位,正手是击球位置。另外,我应该缩小寸跟距,或者不能拘泥于正手出时一定要做髋根出,也就是左脚跟老底出。可以略前点,具体要根据球的变化。就是这样,左脚尖支撑下的左膝。
23年4月1日,鉴于正手还是找不回,今天又支起发球机。体会是毛病在于重心,重心还是太左不右。正手毛病一:正手位急球,本能要探左脚去够,结果丧失了右肩。第一下错,后面全错。反手存在的错误是肘不是向里向右,不是向下。故用手腕外展代替。
具体正手动作,撇腕和拖肘几乎是常态,用力改好点,不注意又吐捋。改正肘要前一点,亮出来。有向上的立体感。右腿配合体会是大腿中段,以此点做一个口向自己的C,右脚小指粗隆着地发力,而右脚跟要悬着顶前。
(红字表示证出是对的,务要坚持的)另外,尤其比赛中,要保持着地一个点,两腿就一个点着地,忌粘糊。
反手变正手,要让过右脚小趾粗隆,右脚大拇指,右肩过来,三点过两点。右肩独立,即重心不过,这是一;左脚尖着地接着,这是二;左跟旋内顶前,第是三;左肘和右跟要有交叉,如同扇把子,这点非常重要,不然再旋出去就难。这是四;这样一二三四一个弧形甩进来。然后再旋出去。
23年4月2日,发球机体会,对右肩更加认识,引它排第一,击,它也是第一。走的时候先走它。发球机对反手搓左侧下发球有所体会,关键在右腿,膝向外顶走,右肩顶起且外展,右脚尖外跟顶内是关键。
及至真人打球,正反体会,如同身体左右两侧各插^形,口朝身后,两把佩剑,击球上半身动作全在两侧。有这个左右摆速也顺畅多了。及至比赛,体会到右肩,右髋,联动左脚跟的左脚尖,联动右脚跟的右脚小趾粗隆。这个四个联动即正手,前二,引,肩及髋,成为左前右后,后二,击,特别说明一点:联动左脚跟的左脚尖,务要脚尖和脚跟关系是左前右后,这个左前太重要了。如非左前而是前,力就旋不出去。联动右脚跟的右脚小趾粗隆。这个联动右脚跟没有体会。这里想,如同有,那就是四个点了。不是三个点。明天体会下。再说。
至此,可以说,正手基本找回个大概。明天继续。
23年4月3日,是日,比赛中对下左脚的方式,有所体会。尽管运用不熟练,但是明确这是对的,正确的。那就是:比赛中,对方发球,务用在两个大拇指内侧来回掂换,仅内侧,忌超范围。右大拇指摁住出球点,左大拇指是落台点,踩住后左脚跟内拐进来,找好和右肩的衔接点后,然后立刻出去,进来出去尖跟尖,就是一下子完成的,最忌拖泥带。说是尖跟尖,实际是尖跟膝,且这个有一定的可调范围,就那个意思就行。比如跟可是内也可是外。总之进两点出三点,做到即可。此时把重心始终放在右侧,就是击这一下,蜻蜓点下水。立即回到右。这是正手的核心内容。现在,正手基本找回,但是因为以前的错误记忆,老是反复,这客观需要一段时间。
23年4月6日,现在认为,正手有两点当记,虽然改动作很难易反复,一当记,左脚的下脚和脚跟的摆位,这个易反复,不能下意识,不成形。二当记,是今天体会的,刚才说左脚跟摆位,但是出,不用在左脚跟,要左脚小趾粗隆,接过左脚大拇指粗隆即可。这个认识也是分两步走的,第一认为可以是左脚跟外侧,第二,就是现在认识的左脚小趾粗隆处,出改在了左脚前面,是一个新认识。因为上身上臂的动作,可以出现很好的收小臂。左肘可以塌里。此时,又体会一个Y,即左脚小趾粗隆到左脚大拇指粗隆这个回兜,要在前,此时,要体会到前后,就是Y的下面那个把子,这也是以前说的寸跟距。
有此两点,左半身能很好的有前后感地对付来球了,也是说是能很好的找位,合适地击球。此时,关于右半身做一个独立的麻花8,也有结论了。这个独立麻花8指的是重心独立,但是关于8扭成什么形状,或大或小,这种变形,全看左半身的这个Y,来量体裁衣。
23年4月8日,将昨天总结的正手五个,反手两个,付诸实践。正手五个:右肩引进来,这是一,左跟如叶托花瓣,顶住,这是二,左肘这个轴一定要下来,这是三,从左脚小趾粗隆到右脚大趾粗隆,或从左脚尖到左膝,定要穹窿顶罩回来,这是四,右脚挑大拇指接过来,或右脚小趾粗隆外,右脚跟内配合接过来。这是五。
反手两个:左肘这个轴要下来,便于向上绕拍。右半身整体要炸开,虚空。或右脚小趾粗隆外,右脚跟内配合虚空下。
付诸实践和人打,又体会到正手第二的重要性,即左跟如叶托花瓣,顶住。这个动作实际是引拍完成。这里说下,我又有忽视左脚尖了,这个务要在左脚尖领导下绕进来。这个正手第二要顿一下,踏实了。但是在随后的比赛中,难以应用。是因为有以前的影子存在,一急,动作就乱,没有了引右肩,然后全错全完。
未来一段时间,要反复加强。直到以前影子消除,毛病改掉。
23年4月9日,今天不说总结说什么,一直加,肯定也不是好事。而现在更多应是有啥毛病,能改掉就完了。今天体会到昨天的肘低,正手肘低,反手也肘低。肘低能形成向上的轴,击球稳妥。肘低,实际是重心低了。此时,如同一个四腿凳子,肘低可以前后踏地着力,踏实。
另外,称之为左右防线的正反手与球的关系,如反手,左脚够不着,右脚要跟上。而前后这种少有体会,今天即体会到。这是非常重要的节奏内容,对方球出拍,脚尖蹦起,然后脚跟落下,球落己台,引拍完成。这是向后。然后击球向前,可以在脚跟和脚尖之间完成击球,更好要大幅迎前,摁过脚尖去击,完成击球。就这样前,后,过前,三者循环。即节奏。
23年4月16日,是日体会正手一句:左前要绕,右后就得配合,左前一个扇面,右后也是个扇面。左前是个8字,肘正好上下投影在8字中间。右后也是个扇面,即右脚小趾粗隆和右脚跟,要配合顶前。
正手123,1是引右肩向内,踩住对方球出拍,此时胸下有个大球感,而23即左脚尖左跟。踩住球落己台,我的顽症在于忽略2,2不着地,3抢了2,也就是没有2。这也是重心太左,顽症的核心。此时,胸下有个大球感,而23进来的东西,会占有这个空心大球的脚下位置,也就是顶到了球内。既然是球,就要外绕,我们说顶前的左跟,再跟进的左肘,此时左肘和左跟形成一个更加顶前,交叉轴。如同扇面的扇把,肘较左跟更顶前一点,占了球内的地方。然后外绕成圆,就在绕在左脚外侧,大约小趾粗隆处,肘是一点,这个粗隆是二点,左脚尖支撑的左膝是三点,此时,组成了一个C,然后,就在肘出来时的一点,右半身也要配合动,四点是右脚小趾粗隆,五点是右脚跟顶前。这样一二三四五,形成一个更加内扣几近o形的c。当然四五不太准确,因为它是配合二三转动的。尤其是四,必须预先支出地向右,顶出空间。此时,我的正手找回,即重心在右的正手。有了这个一二三四五的转圆,左手肘点到投影在8的中央位置,正手就有了。
23年4月17日,昨天的一二三四五之四五表述是必要的,但没有充分理解,四五要和二三几乎同时进行。今天,对于正手那种略左前有点够不着的球,以前这种球老失误而懊恼,今天有了新理解。四五先行。特别是四,先要预定位置。向右前右外跨一点。
有了足够的空间,供左脚摁着用。另外,也要体会到大腿中部中间。甚至可以是量尺。
是日对正手搓和削复习,结果最近总结重心向右的正手,认识得以加深。即一:在引拍形成的球形窨中,搓削也是有占位性质的;二:以前常以平面Y形说明正手搓削,现在认识立体且略有不同,Y上头那个V,应如鞭稍,有弧,绕左脚头作圈,就前后而言,开始近身一点,就是上面那个C,最后远身一点,就是下面那个C。实际这是反转了正手攻拉的动作。
23年4月25日,这两天正手重心继续趋左,产生一系列认识。如引时左后的跟弧右前的肩弧,都是左转,进圆中来,击时左前的尖膝弧,右后的尖跟向内弧。都是右转,顶右前。还有击时体会到左膝向内的紧绷,右膝外侧翘紧绷,配合左脚小拇尖和右脚跟外侧三个点的外翻。另外,还发现,引时拍面顶风走而不是拍棱,引到位,肘要顶前,此两者配合,挥拍即成一个向内的弧。这个向内的弧再配合正攻三角形,即右手臂。上身即完美。
是日,体会到击时不仅左脚是个向内的弧,右脚居然也是,也是绕一个口朝内的弧。左脚划圈,右脚了划圈。然后发现正手肘乱晃,老是绷不住,发现右脚外伸下,效果就好多了。此时,下身全部紧绷,也符合说的下绷上不绷。
23年4月27日,继昨天实践体会到正手的纸面收获是正确的之后,继续深刻体会了正手,现在,是日,把正手的全部收获描述如下,至此,正手收官。不再规模记述。
正手,可理解为四个弧段,实践体会纸面收获是正手的一和二,一引肩横过,二绷后找到预设位。
这是昨天经实践体会,证明了纸面体会的正确性,今天遂继续深挖,得正手一二三四,一横,二扎,三量,四击。横指右肩横前,伴随拍面迎风引拍,扎指肘尖扎地,量,是指寸跟距,击,是用右脚跟击球。
实践中,常无三量,四击自然也谈不到,于是加入三量,也就是加上寸跟距,球就到打上台了,但不能加力,加上四击,球有力而转。正手至此决定收官。就是这样了,不再进步了。此生如此了。
2023年5月2日,总出正手一横二扎三量四击。实际就是一二引拍,三四击球。这个也是一个角度的理解。横指右臂横前,扎指左肘下扎不动,肘展开绷住。量指瞄准球,距离大小。四击指右脚跟荡入才是击球。
2023年5月5日,今天再对极端条件下的正手反手作描述。因为我的正反手刚重新定型,需要这种大开大阖的反复锤练。
一、正手反手牢记要有引拍一二三,击球一二三。引拍一二三,一,右肩搭住来球路线(出对方拍落己台),二,左脚尖踩住落已台点,三,左脚跟找到位置,是向里的向内的。击球一二三:一,左脚跟向前顶着发力,出。二,左膝摁,是向里的向内的,三,右脚跟荡着向内。配合左膝摁,一般体会不到左膝,而是左脚尖。
二、引拍是个大弧,击球是个小弧,所以击球收着点好。
三,双T,正反手两者都是,引拍到位后,呈T型,即左肘要横在前,就是那一横,腿在后,就是那一竖。做到这个,引拍是充分的。
四,正手击球,左摁下,右荡入。即左膝摁着向下,右脚跟荡起来,朝里朝内。
五,反手击球,横T以后,不再从T找动作,而在T后,击球用左脚跟内侧向右后顶,和右脚跟向前左前顶,配合。
上述体悟,到引导自己情急下,打球不乱,不会没有正手转肩,没有左肘朝前下扎,这些基本动作不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