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伏到四蹄扎稳再到外进里出。正反手找位引拍击球的路径
(2022-07-08 20:21:43)
无论正反手,外进里出。引拍从外绕进来,击球从里击出去。这是一个突破。此记。
正手外绕进来,到左脚跟内侧,击球从里侧出。要脚掌前后为轴,为一根直棍撑实了,就是一个挺直的1。这个轴是起两个弧的前提,一弧是左膝这个突出,绕里,二弧是右髋这个内陷,外走。
反手外绕进来,一切都很简单,就是一个右脚跟内侧,击球。这是关键。左脚尖顶右脚尖引拍进来,击球就是右脚跟内侧,顶里。形成一个T,用T表述不立体,实际有立体感,上面那一横,是左臂,可以大胆右走,下面那一竖,就是右脚跟内侧。
这个外进里出,实际是找位引拍击球都有。
形成这个观念是在于,先是比赛中发现右髋和右脚跟打开,就会明显改善。比分可以嗖嗖上蹭。再是发现一个由门字形变成的形,就是髋和大腿小腿,及脚形成的。保持这个形,就是四蹄扎稳。动作也在尺码内。
隔天比赛中用这种打法,效果还可以。开始不适应,正手外进里出做不好,成外进外出。撑不住脚跟和脚尖这一根线。后来,可以扎稳,退台回兜。这是对手急拍,我能回兜回去。但是不知和力量强的比赛,效果如何,以后验证。
隔一日,再实践,正手外进里出就是不好弄,总结可得三步骤渐进:一、左脚跟内侧始终是枝干,而其它都是枝叶。所以不要乱踩乱用力,做好左脚跟内侧才是王道;二、左右脚跟内侧都要内凹;三、内熬要左低右高,左被右压。
再隔一日,这个外进内出,要保证左右两边对等,不能顾此失彼,顾左失右,顾右失左。我多顾正手,偏失反手。整体动作呈指正手左的山字形,而体会后认为,应是倒从字形。两边都顾。
再隔一日,体会到外进里出保持下,四蹄扎稳,是两脚的外侧,小趾粗隆处,和脚跟外侧,两点,一共左右四点,如同四驱汽车。但是击球时,用的是两脚内侧。找位外侧,击球内侧。也是外进里出的进一步体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