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6,792
  • 关注人气:4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啥“你越不让,孩子越要干”?答案简单,很多家长却想不明白

(2022-02-18 09:01:47)
标签:

父母学堂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情感

杂谈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告诉孩子不要做某某事情,结果转眼间,孩子就偏偏做了。比如,孩子在玩玩具,你告诉他玩具不要乱扔,他嘴上说着好,结果他趁你不注意,把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孩子在吃饭,你告诉他注意一点,不要把饭弄撒了,结果他能直接把碗弄掉在地上......为什么你越不让,孩子越要干?

  前些天,我跟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朋友说那还不简单,就是孩子想和家长作对,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恶作剧的心思越强烈,偏偏跟你反着来。我觉得朋友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昨天我看到一个概念,发现用来解释“你越不让,孩子越要干”非常合适。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87Zmzpz3dSYZmcdkexYjNh4UUssGcERnPCD3LTQ0XHE4g1601431425329.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白熊效应:禁止的语言,会对人起到提醒的效果

  这个概念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员,不要去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实验人员的思维出现强烈的反弹,脑海中很快浮现出白熊的形象。有的时候,越不让人去、去想一件事情,结果可能会促使对方更想去做这件事情。

  孩子年龄小,有的时候压根没有想到去做某件事,但是家长严厉的、禁止性质的语言,不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这就加深了孩子的印象,提醒了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白熊效应”其实增加了家长管理孩子的难度,当家长想要提醒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应该怎样做呢?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kObUGTwOplS3kFPBdF2f0nvTTVvel14g9OIPVBAcsOBGe1601431424928.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少用否定性质的语言教育孩子,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孩子年龄尚小,一些令行禁止,是需要父母提醒的。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玩;玩的时候不要把家里弄乱;写作业不能三心二意等等。但是,“白熊效应”提醒我们,禁止性质的语言,反而会促使人做某件事情。所以,家长教育孩子少用否定性质的语言,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举个例子,家长不想孩子吃饭边吃边玩,可以告诉孩子,要吃快一点,集中注意力,还可以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吃饭行为,孩子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mdieS0Ww1NNHBF3TIKE4CnnU9YVlKxlVTQb7I4cB4ksix1601431424560.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

  家长不让孩子做某件事情,孩子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非要做做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情。一个典型的案例,相传苏轼和苏辙从小不爱读书,他们的父母为了引导兄弟俩读书,有意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读书,待两个孩子发现,再假装把书藏起来,这样一来反而吸引了孩子的兴趣,苏轼苏辙慢慢对书感兴趣。家长也可以套用苏父的做法,让孩子对你想让他做的事情感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