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学堂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前阵子,帮妈看到一则新闻,印象深刻。
新闻中,14岁的女生因为和家人发生口角,处于叛逆期的她愤而离家出走。
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国道上走着,好在有执勤的民警发现,并了解情况后把她安全送回家。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o1qT不得不说,青春期的孩子是真的叛逆。这不,前阵子一名10岁的小男孩,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学校。面对父亲的管教,儿子却说:“我不是你儿子!”
两人对峙许久依旧无果。最后男孩将自己反锁在房中,对父亲说:“出去,别管我。你不出去我就跳楼!”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Yrjn面对如此叛逆的孩子,父母十分无奈。
而父亲的朋友也纷纷表示,这孩子年纪还这么小就这么叛逆,以后更难搞,简直可怕啊~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K4yS相信,大多父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感慨:
小时候挺乖的孩子,现在怎么变了
这孩子是不是中邪了,以前他都不这样的
现在不管教,以后更是无法无天了
的确,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很,很让人头疼,可是,对于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来讲,这件事,真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并不然。很多知名的演员也有自己的叛逆时期,这样的明星如邓超、周星驰、古天乐等,但他们都没有走歪,反倒活得十分精彩。
01
叛逆不是洪水猛兽
而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心理学上,叛逆实则是自我意识强烈爆发的表现,是打破“原我”获得“新我”的过程。
对于孩子叛逆,父母们不必当做洪水猛兽。每个健康的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叛逆的时期。
叛逆的过程,其实是孩子的突破和成长,是破茧和涅槃。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pe6V通常情况下,普遍的人都会经历这3个时期。
2-3岁,第一叛逆期,也称宝宝叛逆期。
这时,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对周围世界产生探索冲动,初步有了“自我”与“需求”的概念。
但是由于此时语言功能与表达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与父母交流通常会“驴唇不对马嘴”,所以会产生叛逆表现,如给他吃不喜欢的食物会直接摔碗,玩具要自己摆放,别人动会发脾气等。
出现明显反抗、不听话、任性、反抗父母的约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正常表现。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gc027-9岁,第二叛逆期,也称儿童叛逆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最大的表现就是:凡事都要自己做,不容许别人插手、插嘴,对于父母的干涉会顶嘴、发脾气。
此外,孩子开始对“自尊”有了概念,开始不满于外界的各种规则。
12-18岁,第三叛逆期,也称青春叛逆期。
这便是大家广义上认知的叛逆期,也是让家长们最头疼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始渴求平等,渴望独立,追求自我。尤其不满于父母的说教与强制,更会采取激烈的反抗措施。
逆反心理从本质上讲,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它是青少年的一种反抗形式,是青少年试图确立自我形象、强调个人意志的一种手段。
青春期出现逆反心理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经历过逆反,孩子最终才能成长为人格独立、思想成熟的个体。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oyQo可以说,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是在对外界的试探,而在这种试探中,他们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认知。
就像《无声告白》一书中写道:“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叛逆,正是找寻自我的过程。
02
那些不敢叛逆的孩子
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可以说,大多“不敢叛逆”的孩子,他们不敢去争取什么。
而相对于“敢叛逆”的孩子,或许他们可能胆小又懦弱,孤独又自卑。
帮妈身边的彤彤就是很好的例子。
彤彤说,小时候他们家很穷,即便父母奋力工作,还是供不起他们正常的吃穿。
直到有次,父母终于赚得一笔小钱了,一家子决定去县城里购物,但当自己正高高兴跟父母出门时,母亲一句“你还是别去了吧,留下来看家吧”,让彤彤的心情低落到谷底。
彤彤说她当时心里委屈极了,但面对母亲的强势,她还是没有做出反抗。
一个人闷着头走回去了,她说那个时候,她的眼泪已经在打转了。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3Ze9彤彤多年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不甘,我明显看到她脸上的落寞和无助。
可即便多年过去,她还是那个“不敢反抗”的女生,老师面前的好学生,同事面前的乖乖女,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
她是那么的卑微胆小,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欢乐颂》中,里面的那个不懂得“反抗”的关雎尔更是如此。
外人看来的她,爹妈宠,学历长相占据明显的优势,可对于这样的情况,关关过得并不快乐。
面对强势妈妈逼婚,她“逆来顺受”,面对喜欢的张医生,她不敢争、不敢抢、不敢靠前,活在自己的悲伤世界里。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aCIR节目中,小到收拾屋子,洗床单,换被罩这样的小事情,关关不喜欢妈妈这样做,但还是没有做出应有的反抗。
可以说,这样的关关活得拧巴又委屈,她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更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而这一切,不仅来自关妈的强势能干,更来自关关的胆怯懦弱和不反抗。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ML6K她或许是幸运,但又或许是不幸的。活在了爹妈“期许”里,过着大多人喜欢的生活,但却没有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
可以说,“不敢叛逆”的孩子,从没有真正的走向自我,他们披着厚重的皮囊前行,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03
父母引导有度
孩子才能在叛逆中成长
虽然叛逆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意识觉醒的过程。但是由于孩子思想还未发育完全,在一步步向世界试探的过程中,可能会走歪。
我们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叛逆,并不意味着放任叛逆。
身为家长,可以像放风筝一样,让孩子随风自由飘扬。但要一直摇着线,防止风筝撞上路边的树,或者伤了人。
说到这点,帮妈想起了《变形记》中凭借着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活到老整到老”,成功跻身于网红行列的韩安冉。
正值青春期时,韩安冉的父母离异,之后她进入重组家庭,越发叛逆。亲生母亲却没能及时引导,导致韩安冉越发肆意妄为。
节目中,她殴打继父,还对人没礼貌、看不起农村,自曝喜欢整容,14岁就开始整容。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kH0r走红网络后,韩安冉更是经历两次流产、未婚先孕、19岁当妈,甚至还出现过和老公、老公母亲直播吵架的盛况。
婚后不到5个月便离婚了,而经历一切,她不过才20岁。
花一样的美好年纪,却在父母和自己扭曲的价值观下越走越远,跌入深坑。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9yqF与之相反的,就不得不提邓超的父亲了。
邓超曾在节目中表示自己年少时也十分的叛逆。整天穿着奇装异服,还戴着耳环。还没成年时沉迷跳舞,每天待在迪厅里。
还喜欢跑场子、跳舞,开始学着挣钱,认为自己能赚钱了,学习没什么用。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xJ0O
直到跟父母大吵一架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广东一家娱乐场所打工。
父亲半个月后找到他,并引导他走向正道。发现他有表演的天赋,并建议他报考中戏,直到邓超顺利考上名校。
而反观邓超的人生,可说是十分的完美,儿女双全,事业顺利。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iAQk可以说,叛逆中的邓超,在父亲的引导下安然度过“心理断乳期”,更获得了成长。
叛逆,真的就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标志,就看父母怎么引导。
拒绝吼骂怒打,因为你越吼,越打,孩子越叛逆,李玫瑾教授说道。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P12N事实上,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想把孩子的的这股“邪劲”压下去,而是顺势而为,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大步向前!
因为帮妈相信,那个“叛逆”的孩子,终会长大懂事。
04
除了引导叛逆的孩子
父母这样做更加分
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是孩子碰触这个世界的底气,带着这些尊重和理解上路,孩子的脚步会充满力量。
除了引导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妨这样做:
1.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最为必要
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诉求。
面对叛逆的孩子时,先别生气,也不要吼叫。不妨平静下来,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同事张理的儿子就有一段时间特爱玩游戏,常常为此不写作业,还跟他抬杠。
同事慢慢陪他打起了游戏,在接触过程中,他发现孩子是因为自己陪伴他的时间少了,因此才对游戏上瘾了。
后来她和孩子坦诚的交流并道歉了,从那以后,孩子打游戏的次数少了很多,两人的亲子关系也得到较好缓解。
看到行为背后的诉求,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0jzb2.形成平等的关系,进行有效对话
面对叛逆的孩子,硬碰硬只会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差。
建议把“你必须...不然...”换成“我希望,我建议”等用语。不妨把“作业做完没?”、“今天上课听讲没?”等话语,尽量的换成这样的表达:
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可以跟我分享的吗?
作业方面需要我支持吗?
或许换种方式表达,与孩子更能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更有利于教育。
注意的是,家长尽量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
必要的时候,更应该学会提问: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如果这样做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在所有这些备选方案当中,你觉得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还有没有更大的可能?”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RCY7XwzwZ美国社会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是呈金字塔式分布的。除去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我们还有更多的生活需求,比如:安全、归属、自尊等。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也期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我们实在不应该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实监控之实。
父母的不尊重,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