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爹妈怨孩子不懂规矩,孩子怪爹妈用错方式,孰对孰错!?

(2019-08-09 18:32:54)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爹妈怨孩子不懂规矩,孩子怪爹妈用错方式,孰对孰错!?(宝爸宝妈教育秘籍)
爹妈怨孩子不懂规矩,孩子怪爹妈用错方式,孰对孰错!?

爹妈怨孩子不懂规矩,孩子怪爹妈用错方式,孰对孰错!?

我是洪兰


洪兰教授:一九六九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教育部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委员。洪兰撰写教育类杂志专栏二十年,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红遍宝岛二十年,每年进行数十场公益讲座,足迹踏遍宝岛各地,出版著作一直为台湾最畅销家教书。


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致力科普书籍的译作,曾翻译二十余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洪兰教授涉及多方个领域,从心理、生理多方面对幼儿的教育进行剖析,让我们这些初做父母无从下手教育儿童的人得到了很大的受益,从她的《脑科学》引导到儿童的教育,使自己的小宝贝得到最大的健康的成长!


教育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虽经常与自己的小宝贝儿交流、鲜有打骂,但终究觉着方法还是欠妥,当第一次听到洪兰教授的讲座后,顿觉醍醐灌顶,于是便全网搜罗洪兰教授的资料来学。


语音和视频资料大多不易复习和记忆,所以就把视频一个字一个字扣下来,方便反复学习记忆。


洪兰教授的方法我也拿来在我的宝贝儿的身上做过验证,确实简单有效,但个体是多样性的,所以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小宝贝儿身上,而洪兰教授的资料里没有讲到的,咱做父母的只有把经验吃透,再反复尝试,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这也是做此号的初衷——督促自己也帮助更多父母带好自己的小宝贝!


正文: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希望她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想要的。我们生怕过多的束缚和干预会让孩子失去自由。

所以一味地顺从、纵容。

殊不知,结果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

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成长十分不利。

有句话说得好: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有些父母会比较烦恼:有时候自己给孩子定了规矩,但没坚持几天,孩子就不再配合和遵守了。

到底是爹妈怨孩子不懂规矩,孩子怪爹妈用错方式,孰对孰错!?谁能说得清……


01

家长和孩子说话,要有眼神交流


 

一点我觉得尤其重要,但很容易被许多家长给忽视。

奶奶每次喊小孙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在忙着其他事,根本也不知道小孙子是否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比如,早上让小孙子去换衣服,最后却发现他竟然都没有理会,还在玩着自己的玩偶。

这让奶奶非常生气,她会觉得小孙子太磨蹭,不听话。然后又隔着墙叫几遍,希望能让小孙子有反应。

但最后还是无济于事。

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觉得眼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孩子也只顾着玩自己的,根本不会认真的听你说话,更不会听你的安排去做事。

 

我要求小孙子去做一件事时,我会让他过来,靠近我。或者我走到他跟前,叫他的名字,让他看着我。这时,他会放下手里的玩偶,认真的听我说。

当彼此之间有了眼神的交流之后,你后面说的话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并且他也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完成。

02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正确示范


 

前两天陪小孙子去玩沙子,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一直不停的把沙子撒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一个六岁多的小男孩出面反抗,他还动手推搡别人。

5岁男孩的家长看自己孩子这么调皮,先是说了一句:“不要撒了。

但孩子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家长又打了下屁股,继续说:“再这样,我就揍你啦。

挨打之后,孩子确实安分了一会儿。

但只要家长一离开他的身边,他就开始胡乱作为。

家长很无奈,他在一旁数落自己的孩子太调皮捣蛋,做错了事也没有任何愧疚感。

他觉得,只有打骂才能让孩子停止自己错误的行为。

殊不知,家长的这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处理方式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没有建立是非对错的观念,更体会不到调皮捣蛋之后会带来的后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家长要做出正确示范,向孩子明确说明把沙子撒在别人身上是不对的,万一撒到别人的眼睛里,那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家长要让孩子体验被打痛的滋味。而不是随便打两下,应付了事;

第三、家长要让孩子学和别人道歉,获得别人的原谅。虽然说,孩子之间相处,偶尔会发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要把别人的宽容当作无知和软弱。

孩子小,不懂事可以理解。

但大人要学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正确引导。

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游戏规则,才能学会遵守。

03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适当给予压力和赞美


 

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避免让孩子产生压力和紧迫感。否则,你嘱咐孩子做的事情,他未必会愿意去完成。


甚至有可能会直接反抗,让气氛变得尴尬和紧张。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表达方式很重要。建议尽量避免采用询问的方式。


比如王先生和小温馨的对话永远是:

“你可以去洗澡吗?

“你可以少玩游戏吗?

“你能不能快一点……”

这样的对话方式,很有可能会直接遭到孩子的拒绝。

当我们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直接,简单。并且,要用坚定的口吻让她去做,怎么去做。


比如:

“请你现在立刻去洗澡。

“请你马上去吃早饭。

“请你现在开始收拾玩具……”

孩子有时候也会想要和父母讨价还价,比如让小孙子去洗澡的时候,他会说:“为什么要让我去洗澡啊,我想再玩一会嘛。

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多去解释。通常只要简明扼要的说一句:“因为到了该洗澡的时间。


嘱咐这件事情的时候,别忘了和孩子要有眼神的交流。

如果可以,站在一旁静静的观察,孩子是否有行动。

我一般会数数,给小孙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他尽快去完成任务。

当孩子听了我们的话时,一定要记得夸赞他的行为。


比如告诉他:

“谢谢你那么快就去洗澡了。

“谢谢你那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

“谢谢你那么快就把饭吃光光了……”


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夸赞时,他会非常开心,并且能激发他以后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长会因为管不好孩子而非常愤怒。

但实际上,家长脾气越急躁,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甚至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作为家长,想要孩子学会遵守规矩,首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合理;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孩子服从我们制定的每一个规矩;

最后,在给孩子施压的同时,别忘了养成恰当夸赞孩子的习惯。


我自己是深有体会,有段时间我的小孙子非常迷恋手机上的恐龙游戏。一起床就会想着玩,一玩就不肯放手。跟她要回,他还嘟着小嘴闹情绪。

后来,我开始反思。我和她开始沟通,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玩游戏可以,但必须遵守规则。

 

比如:

1周可以玩4天,每天30分钟,时间你可以自由分配。上午10分钟,晚上20分钟等;


你可以提前支配玩游戏的时间,但天数是有限的。如果自己没有控制好,不允许耍赖皮;


玩完游戏之后,要和家里的某个人去分享,你玩了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

立好规矩之后,小孙子也很积极配合。并且每次玩的时候,都会主动设置好时间。只要时间的闹铃一响,他就会乖乖的递交手机,从不拖延。

虽然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多去学习,少玩游戏。但童年短暂,我们还是要遵循孩子的意愿,给她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


我也曾担心玩游戏会让小孙子上瘾,会伤害他的眼睛,会让他虚度年华等等。

教育的核心是处理好规矩和爱的关系。


只要给孩子立好规矩,表明我们对他的爱。他也会愿意遵守规则,听从我们的安排。


我的建议是,在父母建立规矩的同时,不要一味地自作主张。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最好把父母的想法和对孩子的担忧告诉她,让她自己去衡量,去选择。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之后,也会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孩子嘛,都有调皮和无知的时候。偶尔犯了错,或者没有坚持遵守规则也情有可原。这就需要父母用自己的智慧和宽容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接受规则,并且遵守规则。


我相信,规矩和爱是统一的。


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孩子设定界限,树立规则,教他做人做事的规矩。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立自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


--END--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为了我们的宝宝,宝爸宝妈们,应该知道这些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