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我是洪兰
洪兰教授:一九六九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教育部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委员。洪兰撰写教育类杂志专栏二十年,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红遍宝岛二十年,每年进行数十场公益讲座,足迹踏遍宝岛各地,出版著作一直为台湾最畅销家教书。
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致力科普书籍的译作,曾翻译二十余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洪兰教授涉及多方个领域,从心理、生理多方面对幼儿的教育进行剖析,让我们这些初做父母无从下手教育儿童的人得到了很大的受益,从她的《脑科学》引导到儿童的教育,使自己的小宝贝得到最大的健康的成长!
教育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虽经常与自己的小宝贝儿交流、鲜有打骂,但终究觉着方法还是欠妥,当第一次听到洪兰教授的讲座后,顿觉醍醐灌顶,于是便全网搜罗洪兰教授的资料来学。
语音和视频资料大多不易复习和记忆,所以就把视频一个字一个字扣下来,方便反复学习记忆。
洪兰教授的方法我也拿来在我的宝贝儿的身上做过验证,确实简单有效,但个体是多样性的,所以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小宝贝儿身上,而洪兰教授的资料里没有讲到的,咱做父母的只有把经验吃透,再反复尝试,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这也是做此号的初衷——督促自己也帮助更多父母带好自己的小宝贝!
正文:
(1)孩子最大的敌人是别人家的孩子。
几年前一篇《别人家的孩子》文章在网上火了,“别人家的孩子”也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上学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毕业时,别人家的孩子证书多;就业了,别人家孩子工作稳定,收入高;结婚了,别人家孩子对象好,不用大人操心;
有孩子了,别人家孩子的孩子也好。总之,别人家孩子就是优秀物种。孩子们都痛恨别人家孩子,因为父母只爱别人家孩子。
我记得好多年前,我刚上班的时候,我班长家的孩子刚上初中,进入了青春期,有一次班长被儿子气哭了。哭的原因是她跟儿子说:“你为什么不再努力点,多学一点,争取得个第一名”孩子反驳她说:“你就知道要求我,你为什么总是要求我,你自己呢?你怎么小时候不努力一点考大学,现在上班了,你怎么不努力一点去当总经理?”
其实班长的孩子已经非常优秀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是班长对他的期望太高。班长哭泣着问我,是不是在心里也有那么一丝半豪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非常肯定的说:“我从来没有感觉有一丝半毫的看不起父母的想法,虽然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我以他们为荣”班长这才不哭了。
这件事情对我震动挺大的,我想当然的认为,我以自己的父母为荣,是因为我父母都是非常努力的人。我就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孩子身上,自己不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否则到头来孩子会看不起自己。现在反观这件事情,其实是班长的比较,让孩子感受到了委屈,才这样怒怼自己的妈妈的。
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她们讨厌父母将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讨厌父母不相信自己,不看好他们的这种感觉。因为这种不信任,这种父母只“爱”别人家孩子,不爱自己的感觉给孩子阻力,让孩子越来越不行。
当孩子不行的时候,我们就越去比较,最后让孩子陷入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怪圈中再也出不来。
(2)比较是孩子自卑和嫉妒的起点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别人家的孩子胜过自己家孩子,是因为虽然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但是我们却不懂如何客观的评价孩子。我们大多数时候乐于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殊不知有时候看到的只是假象,只是被理想化的一面。
将“别人家的孩子”理想化的背后,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对“理想中孩子”的期待。看得见的是表象,看不见的是真相。看的见识的是我们在比较孩子,给孩子树立所谓的“榜样”,看不见的真相是我们通过比较长了别人家孩子的威风,灭了自家孩子的志气,不断地将孩子的希望变成失望,把孩子的期待变成无奈,把孩子的自信变成自卑。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会让孩子感觉你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他,因而透支了我们在孩子心中的能量。
在比较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自信的,我们不应该用其他人的表现来要求孩子,让他们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最终成为别人,丢了自己。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就自信的自己。父母一味的把孩子同其他人比较,只会用比较“砍”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形成自卑、嫉妒甚至是仇恨的心理!
一个嫉妒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爱比较的父母,比较是自卑和嫉妒的起点,一个自卑的孩子长发后,即使别人爱他,关心他,他也意识不到,即使事业成功他也感受不到爱和幸福。
合格的父母,从不将自己的孩子与另外一个孩子做比较,而是和孩子过去做比较,优秀的父母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感激,带给孩子无限动力。我们要告诉孩子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END--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为了我们的宝宝,宝爸宝妈们,应该知道这些哦!
**向洪兰老师取经?洪兰育儿脑心理(公众号:A476410233),更多该老师的干货经验请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