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育儿差异,老人怎能听?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我是洪兰
洪兰教授:一九六九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教育部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委员。洪兰撰写教育类杂志专栏二十年,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红遍宝岛二十年,每年进行数十场公益讲座,足迹踏遍宝岛各地,出版著作一直为台湾最畅销家教书。
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致力科普书籍的译作,曾翻译二十余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洪兰教授涉及多方个领域,从心理、生理多方面对幼儿的教育进行剖析,让我们这些初做父母无从下手教育儿童的人得到了很大的受益,从她的《脑科学》引导到儿童的教育,使自己的小宝贝得到最大的健康的成长!
教育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虽经常与自己的小宝贝儿交流、鲜有打骂,但终究觉着方法还是欠妥,当第一次听到洪兰教授的讲座后,顿觉醍醐灌顶,于是便全网搜罗洪兰教授的资料来学。
语音和视频资料大多不易复习和记忆,所以就把视频一个字一个字扣下来,方便反复学习记忆。
洪兰教授的方法我也拿来在我的宝贝儿的身上做过验证,确实简单有效,但个体是多样性的,所以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小宝贝儿身上,而洪兰教授的资料里没有讲到的,咱做父母的只有把经验吃透,再反复尝试,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这也是做此号的初衷——督促自己也帮助更多父母带好自己的小宝贝!
正文:
周末聚会,姐妹和聊天总是不可或缺的。养育子女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不容错过的。
“妈妈,他不想吃东西,不要在喂食后追逐。事实上,他已经吃饱了,所以他养成了习惯,每次吃东西都会吃饱。”
“如果你已经吃饱了,那么你已经吃了几顿饭,然后就喂了几次。”
“......”
“妈妈,不要给你的孩子痰,这对发育不利。”
“你以前没有被提过太多,你还没有看到任何坏事!”
“......”
朋友A给了我们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她的“失败历史”,这段历史尚未开始变成ko,然后引起了一阵共鸣。
几乎每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婆婆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由于养育方式的不同而过大或过小。
在婆婆与婆婆之间关系的现状中,婆婆似乎是“顽固和坚持”的同义词,而媳妇则是“科学”的代表。为人父母“。
被问到为什么每次被解雇她都会妥协。她说:“没有办法,根本就没有意义!太多了,他们必须生气!说它帮助你带宝宝已经很累了。怀疑东方太西了 !”
接下来有人帮忙说:“是的,看看这个人的身份并不好,但我可以指望她听我们说话!”
面对几代人之间的育儿差异,沟通真的不可能吗?
我们怎样才能在不伤害感情的情况下进行沟通?
技巧+真心。
1、对老人一定要嘴甜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你通常对他们微笑,你的嘴更甜,关系流畅,易于沟通。
而且,老人有时像个孩子,需要哄哦。
所以不要感激,没有什么可以送小礼物,不是太贵,关键是心灵,陪他们去购物,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信任你,然后认识到你的教育不会 太难了
(什么?照顾孩子并感到疲倦需要很多麻烦...)
然后,想想没有老人帮忙处理的日子!
2.巧妙利用外援的力量
在老年人眼中,我们都是新人,而不是他们来的经验。因此,直接与他们的理论相比,成为ko的机会将是巨大的。
然后,我们可能希望使用聪明的外援:如教师,医生和儿童保育专家。
例如,由于吃糖,孩子的蛀牙很长。当我去医院时,我会带奶奶,然后偷偷去医院“收集”,让他在奶奶面前强调这个问题。
专业人士解释了这一原则,老年人通常会接受这一原则。在再次遇到这个问题后,我也确信告诉她:“妈妈,医生最后一次说......”
3、说话要讲究方法方式
不要直接反驳。
如果老人出了什么问题,就不要说了,“妈妈,你说的不对。”“妈妈,你不能这样做。”把自己放在地上,周围有人告诉你什么是错的 ,你一定在想:是的你必须自己来!
4、一定要起到好丈夫的作用
很多时候,有些话会让老公出面说老人不那么容易咋呼。
因此,搞定老人之前先要摆平自己的丈夫,丈夫既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婆婆的儿子。让他出面沟通,绝对得到两倍的努力!
5、在合适的时候说
不要愚蠢地认为,当你有很多人时,告诉你“正确”的观点并让别人与自己交谈会让老人反驳和接受。这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考虑一下,如果你被指控在公共场合,你必须觉得你更有可能无法离开舞台。
因此,现在更不可能听取你的意见。如果你不知道,你会觉得你故意让她难堪。
因此,有必要向老年人提供建议,并假装无意中与其他人的故事聊天。在这场平静的谈话中取得成功更容易!
6、不如先从孩子方面下手
俗话说,隔代亲。
事实上,很多时候,从孩子的口中说话会让老人更听话。
因此,最好培养孩子独立,让他们学会吃饭,穿衣,做简单的家务。当老人想干预时,他们会拒绝。问题要简单得多。
关于育儿的问题,无论是与您的父母还是公婆,都会有分歧。如果你无法避免它,最好是面对它,以及进出的最佳方式!
--END--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为了我们的宝宝,宝爸宝妈们,应该知道这些哦!
**向洪兰老师取经?洪兰育儿脑心理(公众号:A476410233),更多该老师的干货经验请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