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10-28 22:54:45)
分类: A3项目实施(B5B6B7)

永嘉县金瓯学校瓯北校区校本研训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8.10.11

地点

会议室

活动形式

集体备课

参与人数

10

活动主题

减负增效,提高教师随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金色的草地》

活动目标

1.听取中心发言人发言,发言人就本课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

2.全组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研读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三年级

主备人

戴爱珍

辅备人1

陈康飞

辅备人2

王佳美

辅备人3

李致萱

辅备人4

王爱乐

辅备人5

金仙仙

记录人

戴爱珍

指导老师

陈康飞

    课 活   

一、主备老师讲述本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

二、主备老师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趣,耍”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本正经,假装,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引导体会仔细观察大自然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板书,读课题)

2.细读品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草地的可爱和玩耍的快乐。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赞美他的?找出作者赞美它的句子。(生读课文)交流:这片草地很可爱,很有意思,太好玩了……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谁能带有感情的读读这句子。

2)师: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让他们感到那么可爱,那么有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兄弟俩是怎么玩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兄弟俩玩耍的句子(点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给予鼓励。)

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句子。

看图片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玩的?(学生说一说,师点评:这个调皮的哥哥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弟弟的脸上,而且还装着一本正经。弟弟也很淘气,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他哥哥脸上吹),提问:他们玩耍得快乐吗?(板书:玩耍----带来快乐)

谁来当哥哥读读哥哥的句子(男生),谁来当弟弟读读弟弟的句子(女生)。联系《词语手册》理解一本正经,假装,一本正经的意思。

谁来扮演哥哥和弟弟?(生:演一演)

3)师: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为什么在我眼里是可爱,有趣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4)你们还想读吗?带着快乐的心情。请起立,现在把句子连起来读读,注意读的时候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明白吗?(读得真好,给自己来点掌声)。

3.学习三、四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感受有趣。

1)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那里不仅有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还有重大的发现。(生:齐读第三段)

2)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时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3)师:这一自然段写了草地会变颜色,(板书:变色)提问:草地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呢?早上,中午,傍晚是怎样变的?填空:早上——中午——-傍晚——

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师:草地一天会变三种颜色,可真神奇。

4、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草地变色原因用波浪线画出来。

是啊!草地怎么会变颜色呢?究竟是为什么呢?你来找原因,学生说,老师点评:你说得非常明白,文中哪里写了变色的原因?

大屏幕出示:草地变色原因: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生:齐读这段话,找出比喻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出示图片)生拿出自己的手做动作,边做动作边读,花朵张开时……(点评:能否读得慢一点,让它慢慢张开)

2男生读: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女生读: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配乐读。

4)读完课文后,我知道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是: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白天,蒲公英的花朵_______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_______的,晚上,花朵________时,金色的花瓣被__________,草地就是绿色的,我觉得蒲公英是一种__________的植物。

5)完成作业本

6)(看动画图片理解)通过课文感受到草地在变颜色,而原因是因为有蒲公英,此时此刻,你觉得这片草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片草地太神奇了太美了太有趣了!(师:点评:用得很好,这都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神奇的草地。)

板书:神奇。这就是在童年的时候我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秘密,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作者是怎样观察发现这个秘密的呢?文中有一个词,谁来说说?板书:仔细观察

师: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秘密,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拓展积累,延伸学习

1)拓展延伸:

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介绍向日葵、夜来香、牵牛花、含羞草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体会神奇之处。

(2)课堂总结:

孩子们,你们知道的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3)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或草,认真地观察,把观察后的发现写出来。

5.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耍”、“趣”两个生字。师范写,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玩耍       变色           

                  快乐       神奇      (仔细观察)

 

三、全组人员共同研究讨论,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的备课提纲。

陈老师:教师备课充分,基本功扎实,衔接自然贴切,朗读充分,课题作业得到落实,但授课内容有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修改意见,减少内容,多让学生参与进来。

组内人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密,一环扣一环,作业也得到落实,不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量较大,一致认为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较好,注意书写指导。

主备人:明确教学思路,适当地修改教学环节,力求在第“二”次备课中彰显教学魅力。

四、集体备课小结:

王佳美:这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准备充分,说课环节思路清晰,并紧紧围绕研训主题“减负增效,提高教师随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了脑资源共享。希望今后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做得更好。

 

 

 

 

 

 

 

 

永嘉县瓯翔学校三年级(上)集体备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预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童趣。课文先讲兄弟两人在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就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趣,耍”两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 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四、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简单明了,直奔主题。

(二、)细读品悟,感受草地的可爱和玩耍的快乐。

1、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作者赞美它的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也是我教学的主线。

2、接下来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让他们感到那么可爱,那么有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句子。让他们读出开心、快乐的心情。然后紧抓哥弟俩玩耍的情景,重点理解“一本正经,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的意思。

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扮演中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来体会玩耍的快乐。

(三、)探究变色之谜,感受有趣。

1、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引入的,听了你们的朗读,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那里不仅有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还有重大的发现。

(生:齐读第三段)

2、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时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3、师:这一自然段写了草地会变颜色,(板书:变色)提问:草地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呢?早上,中午,傍晚是怎样变的?填空:早上——中午——-傍晚——

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师:草地一天会变三种颜色,可真神奇。

4、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草地变色原因用波浪线画出来。

是啊!草地怎么会变颜色呢?究竟是为什么呢?你来找原因,学生说,老师点评:你说得非常明白,文中哪里写了变色的原因?生读句子

大屏幕:草地变色原因: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生:拿出自己的手做动作,花朵张开时……(能否读得慢一点,让它慢慢张开)

男生: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女生: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读完课文后,我知道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是: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白天,蒲公英的花朵_______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_______的,晚上,花朵________时,金色的花瓣被__________,草地就是绿色的。

师:(看动画图片理解)草地变色是花朵合拢时花变绿了呢?还是草地变绿了呢?花朵合拢时,草地露出它自己的颜色来所以是绿色的,理解得非常好。

5、加上动作再练一练(完成作业本)

6、通过课文感受到草地在变颜色,而原因是因为有蒲公英,此时此刻,你觉得这片草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片草地太神奇了!太美了!太有趣了!(师:点评:用得很好,这都是他们的感受,神奇的草地。)

板书:神奇。这就是在童年的时候我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秘密,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作者是怎样观察发现这个秘密的呢?文中有一个词,谁来说说?板书:仔细观察

师:只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中许多秘密,那么在这片有趣的草地上他们玩耍的非常的快乐,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色朗读,填表格,以及手势模仿等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以及原因。)

(四、)拓展积累,延伸学习

1、拓展延伸:

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介绍向日葵、夜来香、牵牛花、含羞草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体会神奇之处。在拓展延伸环节,列举了几种神奇的植物,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2、课堂总结:

孩子们,你们知道的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有趣”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边读边想象中明白哥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通过寻找关键词,多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草地的可爱。)

3、课后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教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颜色      形状

早上     绿色的    合拢的

中午     金色的    张开的    变色      神奇     仔细观察

傍晚     绿色的    合拢的    

 

                     2018-10-11

                                                                                                           

附件:说课稿、教学设计终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