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 王辉 61岁
早年间,老陈一家人蜗居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屋子小得只能放下一床一桌。那时候儿子还小,晚上,大人孩子都挤在一张木板床上。有一次,妻子说:“孩子大了,这么睡太挤了。”于是,老陈就跑到城北旧货市场淘了一张小号折叠。那时虽然日子清苦,可老陈总是乐呵呵的。
等到儿子上大学,老陈的经济压力更大了。儿子在外地读书,需要的钱可不少。老陈夫妇白天打工,晚上摆地摊。这时候,小钢丝床又派上了新用场。每天一下班,匆匆扒上几口饭,老陈扛起钢丝床,妻子提着编织袋,一起来到离家五里远的马路市场,将钢丝床展开搭好,上面摆着各式小商品。他们不停吆喝,招徕顾客,直到很晚才收摊。就这样,两口子靠摆地摊,供儿子上完了大学。
如今,夫妻俩先后退休了,儿子也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新房。按理说,这张钢丝床也该结束它的历史使命了。可老陈却有自己的苦衷。原来,儿子的新房是用银行贷款购买的,还向亲友借了一大笔钱,眼看着孙子马上就要出世了,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于是,老两口合计来合计去,只有继续干。带孙子的事自然由老伴负责。老陈打算让儿子晚上跟自己一起摆摊,多少是个进项。可儿子眼高手低,说自己一个大学生,去摆地摊,太丢人。老陈只好一个人默默地扛起钢丝床出了门。
然而,老陈毕竟年纪大了,后来还是扛不住了,生平第一次躺在了病房里宽大的钢丝床上。老陈的身体刚有些起色,就吵着要回家:“这得花多少钱!让我回去。”老伴说什么都不同意。老陈说:“医院的床我睡不惯,还没我那钢丝床舒服。”老伴听了,眼圈一下红了,说:“老头子啊,你心中就是念念不忘你的那张小钢丝床。”
儿子半天没吱声。不过,打这以后,儿子再也不让老父亲出去摆摊,他每晚扛起那只钢丝床出门,像父亲那样挺直腰板,扛起了整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