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鲁宁下乡采风,来到一个荒古的山村,几个老人蹲在破败的墙根下晒太阳。经过一户人家,看见屋前树下坐着一个女孩。女孩梳着两根粗大的辫子,粗衣素装,俊俏伶俐,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手绢上刺绣。她抬起头来,望着眼前的村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忧忧的神情。他走近看,只见上面绣着苍翠的群山、碧绿的湖水、绿树掩映的农家别墅,还有飞翔的白鸟,一下被吸引住了。
“绣得真好。”他说。
她看了他一眼,脸微微一红:“见笑了。”
“绣的是哪里?”
“是村里将来的模样。”
“能让我仔细看看吗?”
女孩点点头。他拿起手绢认真地看了起来,那细腻的针脚、丰富的色彩让他瞠目结舌,感叹民间藏高手。他当下表示愿意买下这个刺绣。女孩说:“你若喜欢,就送给你吧。”他是个工艺美术师,便送了她一本《中国刺绣艺术》。她爱不释手。
接下来,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得知女孩叫阿美,从小左腿残疾,跟奶奶相依为命,刺绣就是跟奶奶学的,可是唯一的亲人奶奶在去年也走了。
他们像老朋友一样谈了很久才分手。
数天后,鲁宁又来到村子,还带来一个人。阿美以为他们又是来采风的。鲁宁笑着介绍,来人是他们公司的老总,并说了此行目的。原来老总看了阿美的刺绣作品,十分赏识她的才华,专程邀请她加入他的团队。阿美既兴奋又意外地说:“可是,我只念到初中。”老总说:“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
就这样,阿美去了这家公司。她在那里如鱼得水,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她所设计的图案多为美丽乡村,获得广泛好评,给公司带来良好的效益。一年后,她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还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可每天下了班,阿美喜欢独自登高远望,眼睛里流露出忧忧神情。
三年合同到期了,阿美没有续签,谢绝了老总的挽留,回到贫穷的家乡。一晃又是数年过去了。这天,鲁宁再次来到这个村子,可眼前的情景令他又惊讶又眼熟:苍翠的群山、碧绿的湖水、绿树掩映的农家别墅,还有飞翔的白鸟。他忽然想起来,这不就是当年阿美绣在手帕上的画吗?走到村子的尽头,他隐约听到“哒哒哒”的声音,寻声走去,原来是一家工厂。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厂里走出来。他定睛一看,正是阿美。
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鲁宁这才知道,这是一家绣花厂,以前的绣花姑娘成了厂长。
原来,当初阿美回乡后,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用在公司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办起了这家绣花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鲁宁感慨万分地说:“几年不见,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看来,你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阿美动情地说:“是啊。这青山绿水,以前只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绣画中,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
可是,阿美说着说着,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眼睛里又流露出忧忧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