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

(2016-10-29 14:57:22)
分类: 教学-管理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问题的主要基础。

学生学习除法的直接基础是乘法含义及刚刚学习的平均分的含义,重点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除法算式。我教学过程主要分为3个环节:

1)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

2)把一些物体按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表示;

3)教学除法的相关名称。

一、 由“平均分”引入除法

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紧密联系生活,以生活中乘缆车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6个人,每两个位一组来分一分,分到了3组。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找到除法的来源。原来把一些物体的数量,每几个为一份,这样过程可以写成除法。这是平均分的一种方式。

在平均分中还有将一些物体,平均分为几份的方式,教材中利用了小朋友植树的情形,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也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平均分的过程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

二、“过程和结果”与算式的统一

除法是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表示方式,但是这个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的统一,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分几步出示填空。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按照怎样的要求在进行平均分,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在进一步讨论除法算式中,我们着重讨论了被除数表示的是什么?(一些总的数量),除数表示的是什么?(平均分的标准),商呢?(平均分的结果),通过了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