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情境理解乘法分配律
(2014-04-28 15:24:25)分类: 教学-管理 |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肖老师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坡度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乘法分配律,从而自己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从生活情境引入
学校举行艺术节,要购买演出服,上衣一件65元,裤子一条35元,问:买4套要多少元?肖老师通过引入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解决,学生有两种解决方法,可以先算出4件衣服的价钱和4条裤子的价钱,再把衣服和裤子的钱相加;也可以先算出一套衣服和裤子的价钱,再乘以4就是买4套的钱,从而得到两个算式:65*4+35*4和(65+35)*4。
然后肖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形式变化特点,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再捉住因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肖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
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这是生活中遇到过的,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表达的意思,也能顺利地解决两个算式相等的问题。
2、注意突破混淆点
在教学过程中,肖老师还注意让学生区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题中68*8*36*8与(68*36)*8,是否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看到这种题目学生特别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掌握,可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25×(8+4)和25×8×4;25×125×25×4和25×125+25×8;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什么要这样算?
3、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
如:比一比,谁算得快① 125×(80+8);②34*72+34*28。肖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用乘法分配率计算,只是说用你想用的方法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多种答案出现,然后把学生的作业收集起来给其他同学对比分析。对于不同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力争达到“用简便计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色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
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用文字来表达乘法分配率这一环节画得时间有些多了,所以导致后续教学的时间不足。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文字表达不必太严格,只要他们能表达清楚定律的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