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语如何

人生,得如何,失又如何,我们只是世界的匆匆过客。
人之所以心不安,无非总有未得到,总有舍不得,亦为得失心。
苏东坡的好友王巩,曾因他的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于岭南之地,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随行。
东坡感到很愧疚,王巩却反过来安慰他,聊养生之道,还说这是在修行。
几年后,王巩回来。苏轼请他们喝酒,谈起岭南风土人情时,寓娘却答
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得失,不过是人生之常态。人有追求是好的,但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心不快乐,何来安稳?放下得失,随缘自在心安然。

感情,聚如何,散又如何,我们只是缘分的体验者。
如果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好像丢在某个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
100块找回来吗?
一个愚蠢的问题,可类似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
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
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为报复;
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伤心好久。
过去的人和事,好好挥手告别,才能让伤疤慢慢愈合。

财富,多如何,少又如何,我们只是金钱的使用者。
《增广贤文》中说道:“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身外之物,好似拥有了它们,人生
才算不虚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会不顾一切的追逐,甚至赌上自己的健康。
但我们常常在追逐中忘记: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身体的健康和内心的丰盈。

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负累,何必执着。
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
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
老人:“试着再用些力!”
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
老人:“那你就放开它!”
孩子长出一气:“轻松多了!”
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
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很多朋友,合有缘故,分有理由,何必挽留,何必强求。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別人喜欢而存在的。”
人的一生,要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有的缘深,有的缘浅。
想和谁都熟络,那不可能。
聊得来的,多聊几句,也许就成了一生的好友,聊不来的,平淡相处,就做个
普通朋友。
有缘时惜缘,好好相待,无缘时随缘,静静送别。

很多事情,该忘的忘,该放的放,何必思索,何必难过!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人这一生,认真做人,踏实做事,诚心待人,敞亮处世,内心无愧,就活得无
怨无悔。
若问什么人活得最踏实?自然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人生不求皆大欢喜,但求无愧于心。

人这一世,有风听风,有雨看雨,有爱则爱,无爱则待,看世间事,留平常心,做行善事,做乐观人。
著名小提琴家欧尔·布里在一场大型音乐会的演奏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
提琴弦断了一根。
一瞬间的迟疑后,他又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接下来的演奏,音
乐会也举行地非常顺利。
直到谢幕时,观众们才惊讶地发现那根断掉的琴弦。
面对大家的询问:“如何在当时的情况下保持冷静不慌乱?”
欧尔·布里回答说:“这也没什么,只是断了一根琴弦,我还能用其他的继续演奏啊。
就像我们看似坎坷不断的人生,也是能够完美无憾的。”
布里沉着的态度向我们表现的是一种从容乐观的心态。
不为此等小事发愁,也是一种掌握命运的强者该有的自信风度。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更应积极的调整心态,用心中的晴朗,笑对人生
的风雨。
遇事乐观,才能远离愁绪;远离愁绪,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拥有
快意人生。

一辈子不长,一切顺其自然,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安然坦
然地过一生~
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
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
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
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往,随遇而安,一切随缘,才是最豁达而明智的
人生态度。

寡,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片净土!
寡
《断舍离》中说:“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把不需要的东西全扔掉。”
精致生活的方法,就是适当做减法,“少少”益善。
人生亦如此,有时候,愈少愈好,少能得到更多。
正如一句禅语所言: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寡的力量,让生活更有质量。
寡,是一个人最智慧的活法。
1 、寡言
杨修少年怀才,且际遇非凡。投奔曹操后屡献良策,深受曹操器重。但他自恃能猜透曹操,经常口无遮拦。塞北进献一盒酥,曹操在上面写:一合酥。
杨修见后,便与众人分食,旁人不敢,杨修说:“丞相写一人一口酥,就是让大家吃啊!”
曹操为圆“喜梦中杀人”之谎,有次故意杀了个侍卫,假装心痛。杨修知道后却到处跟人说:“丞相并不是在梦中,是你们在梦中!”
如此往复,多疑的曹操终忍受不了杨修,将其杀死。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话多的人仿佛一直走夜路,免不了踩到坑洼。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话少而精,聪明的人总是少说话,会说话。
你说的话,代表了你的修养和智慧,不可不句句斟酌、时时思量。
沉默是金。寡言则是最靓的衣装,也是最高的涵养。
2、寡事
曾有位网友抱怨:她一边做公司项目,一边从事写作,有时还网上直播。
看起来忙碌充实,可半年下来,她不仅副业没做好,公司项目也丢了。
生活像战场,选择一样你最拿手的兵器,披荆斩棘。
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不然只会感动了自己,浪费了时机。
《管子》载:寡事成功,谓之知用。刘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较之曹操孙权,刘备资质最差,他之所以能和前两者三分天下,在于他的“寡事”。刘备广纳天下贤才,用人不疑,交代给部下的事从不插手。
我们从诸葛亮的《出师表》就可以看出:“宫中之事”,交给郭攸之、费祎等;“营中之事”,交给将军向宠。刘备一生只做好知人善用这一件事,便成就霸业。
“心亡则忙”。每日被琐事缠身,不懂舍弃,只会身心俱疲。事事都做,事事做不好,这不是斜杠,而是“斜路”。
韩寒就曾说过:“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
真正智慧的人,会放下无关之事,专注必行之事。把事减少,把事做好。
3、寡思
杨绛先生曾告诫年轻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尚在大一,就担心本专业不吃香未来会被淘汰。喜好历史,却焦虑如今社会经济至上文史无用。
想得太多,是给精神套上枷锁,只能一路负重前行。
古代杞国有个人总担心天会塌下来,因此整日吃睡不安。
小说《镜花缘》中有个伯虑国,国民忧虑睡眠,怕一睡不起就此死去。
我们看这两类人觉得可笑,但胡思乱想的你何尝不是“杞人”、“伯虑人”?
人生本没有烦恼,想得多了,烦恼会自动寻上门。
做好眼前,活好当下,抛弃乱想,烦恼自消。
听好每一堂课程,它会在不经意的时刻帮你解决疑惑;
尊重自己的喜好,它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助你闪闪发光。
罗振宇说:成大事者不纠结。
未来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4 、寡欲
王羲之的书法名传千古,《兰亭集序》被赞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他晚年“贪欲”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王羲之功成名就后,生起“长生不老”的欲望,便大量服用当时盛行的五石散。结果未得长生,还因此早逝。
“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不当的欲望,将以最快的速度,带你奔向最深的谷底。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贪欲之下,必有蠢人。
欲望,是心灵上的毒素,积累多了,心会生病垮掉。
学会寡欲,永葆清心。寡欲的人,都是轻松快乐的人。……
人生漫漫,懂得“寡”,才能不在世俗中迷失。
寡言,减少出错,说话更有分量。
寡事,专注精通,行事更有效率。
寡思,活在当下,不被杂事搅扰。
寡欲,清心自在,福气不请自来。

静心处世,心灵有一片净土
佛说:心静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物欲洪流,人心无厌,人们在欲望中沉浮,在名利中挣扎,这一颗心一刻也不得安宁,所谓“如煮如沸”,太多的痛苦与烦恼将我们包围。
我们所处的时代,网络的兴起,手机,电脑,电视控制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满天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信息的轰炸,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有用的无用的,我们被动接受,无从选择,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真实的困扰,令我们身心不得安宁,精神疲惫不堪。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诚为至理名言,在今天这个时代中,犹能“震聋发聩”,现代人近视眼的多了,耳聋的多了,就是最好的明证。电脑,手机,电视看多了,信息量多了,有的人甚至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精神就会出现错乱。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其然乎其不然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会得“抑郁症”,自杀,焦虑,恐惧,经不起打击?一言以蔽之,思想太混乱,没有信仰,没有人格,没有道德,思想中塞满了太多的精神垃圾,自私,欲望,甚至是暴力,得到了不知道珍惜,得不到耿耿于怀,在欲求不满中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时代之病。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个人要想精神不痛苦,人格不堕落,多读圣贤书就是不二选择。佛说:心静则国土净,学会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就是在这个浮躁世界中最好的修养,也是安身立命最好的方法。
一、学会远离喧嚣,还自己的心灵一片净土。
这是一个声色狗马的世界,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求不满,面对生活,我们往往会在物欲与财富的追逐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挣扎中堕落,变得贪婪,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满足的时候,也让自己的心灵处在水生火热之中。
生活的名利场,充满了自私和争斗,面对利益的争夺,竞争的压力,就少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至你死我活,无论得意还是失意,往往都会身心俱疲,心灵千疮百孔,有时候赢了利益,输了道义;输了利益,就会不甘心,怨恨仇视,痛苦不堪,甚至悲观厌世。
佛说: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一个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一旦变得贪婪,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去追逐,去强求,去打拼,去奔波,甚至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吃不睡,寝食难安,不惜透支自己的精力体力,最后变成了得不偿失。
其实生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选择生么样的人生,面对生活的喧嚣和浮躁,面对太多的欲望和诱惑,你要想自己的心灵安宁,就要自觉抵制物质的过多欲望,学会知足常乐,只有远离世俗的喧嚣,减少欲望,才会还自己的心灵一片净土,让自己的人格升华.
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学会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安静下来。
与生活的慌乱相比,我们的内心更加混乱不堪,太多的垃圾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你的大脑,让我们的内心一刻也不得安宁,这些信息有时候,你无法判断好坏对错,甚至会混淆道德的视听标准,自媒体时代,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标题文字无所不用其极,点开一看,不过是没有营养的垃圾泡沫。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内心世界安静下来,就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你要想不受垃圾信息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在你上网前,清楚自己的目的才最重要,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过滤掉对你无用的垃圾文字,不要受标题的诱惑和吸引,无用的信息只会增加你的大脑负担,造成思想的混乱。
我既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要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安静,没事就要少看手机,没有外来信息的刺激和影响,我们的头脑会更清楚,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会大大提高,一个人能够远离网络的控制,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你的内心安静了,这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安宁。
三、心静则国土净,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
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往往来自我们蠢蠢欲动的心灵。人生一动不如一静,动是消耗的,静是休养的。佛说:心静则国土净。我们的心念思想意识是“风”
,心念一动,就是风吹尘扬,我们的心灵国土就不干净了;有时候,我们的思想念头就是“飓风”,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狂风暴雨,能够从地狱吹到天宫,足以毁灭整个世界。
心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让我们心灵变得安宁温柔,不去纠结世俗的浮浮沉沉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心静是一种智慧,这世界所有的喧嚣吵闹财色名利,最后都尘归尘,土归土,都是一场虚无,何必去枉费心机,不如把一切看淡,静而不争,还有一份心灵的安宁和自在。
真正的心静很难,需要极高的修养,达摩大师在嵩山禅坐,闻阶下蚁斗如雷鸣,诚为不可思议之境界;我们凡俗之人,能够减少思虑,把负面的思想念头减少到最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安宁,变得心平气和,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天下太平,就是了不起的修养和境界。
心静则国土净,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是最好的修养,也是最好的养生。老子在《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我们的生命都从静定中来,真正做到静定,就会减少生命的消耗,让自己的精气神达到不漏而充盈的境界。
心静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学会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让自己有宁静的心灵,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还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