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涵养——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标签:
社会人生传统文化 |
分类: 感悟人生 |
做人的涵养
1、不要狠狠地把门“砰”地关上,因为很可能你还要回来;
2、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 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
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实际上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4、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了几道风景;
5、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6、不要盲目承诺,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
——习惯造就一个人。
7、不要轻易求人。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欢喜,把自己当自己——
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8、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9、学会感恩。地球离开日月星球,不能自己生存。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
10、不要乱发脾气,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
!
《论语》10个做人道理
1、修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把自己的心修炼成一块海绵,将世界装进心里,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苦难,时刻保持乐观,当世界暗下来,乐观的心就是照亮前路的灯。
2、惜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阴似水,一去不返。“朱颜辞镜花辞树”,世间好物大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时光流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旁观者的身份虚耗年华。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3、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楚人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人生好比建房屋,诚信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屋才能建的好。诚信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信任他人,也要担得起别人的信任。
4、自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间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谦虚的姿态对事对人,谦虚使人进步,反思促人成长。
5、谨慎
“三思而后行”
莽夫与智者的奥义便在“谨慎”二字,谨于言慎于行。做事需考虑后果,切莫贪一时之快。冲动易生后悔,谨慎方得真义。
6、学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学无涯,人有终,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大千世界万物皆可为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世界处处都可以给你带来惊喜。
7、孝顺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孝,不在口头,而在行动;孝,不重物质,而重精神。父母渴望的不是银行卡上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
8、行动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却不付诸行动,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梦做得再美,终有醒的一天。
9、自强
“躬自后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天助自助者,万事都要靠自己。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才是长远之计。
10、适度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生活就像烤面包,火小了,面包不熟;火大了,表皮易焦,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火候,才能保证面包色香味在。如果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条船,适度原则就是帆,有了帆这艘船才能行的更稳更远。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叫“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老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露山不显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帐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