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成功的是精神——成功的人做事风格独特

标签:
社会生活 |
分类: 感悟人生 |

很多人以为是能力,因此,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硬能力,软能力。也因此,那些自恃能力很强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这么能干却得不到理应得到的结果。
实际上决定成败的是能力以外的东西,是一个叫做“精神”的东西。总结下来,有这样几条“精神”成为成功和平庸的分水岭,尤其在长期的赛跑中,在职位越高时。
这是指面对挑战时的态度。你是迎头而上还是退缩不前?决定这一选择的在于一个人面对可能的失败时的心态。在职场中,挑战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它往往披着一个骇人的外衣,当一个人被推到它跟前时,恐惧,对失败的恐惧首先攫取了TA的心。失败可能意味着奖金减少,晋升泡汤,甚至,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卷铺盖走人。这样的恐惧,让很多人无法坦然地接受挑战,哪怕不得不上,也十有八九心里在打着退堂鼓,并另外寻找着退路——而有趣的是,越“聪明”的人可能越是如此的表现——然而,面临挑战时,不抱着必胜的信念,结果毋庸置疑。
但是,在这个分水岭前,如果能克服对失败的惧怕,迎头而上,破釜沉舟,全力以赴,那么可能是全然不同的结果。就算最终不一定成功,在这个过程里,你能赢得的领导的信任也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这是对自己心理界限的一个突破。惧怕失败可能是人最大的一个心理障碍,突破了它,你的世界自是更加宽广。 2.投机取巧
大多数人是诚实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结果和相应的酬劳。但是,往往总有一小部分人,大脑可能确实比别人“聪明”很多,TA居然能发现一条投机取巧的路。比如不好好干活,但擅长在领导面前表功,比如目光锐利地发现“容易”的活。
大多数情况下,站在上面的“领导”还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从上往下看,谁在努力,谁在看风景其实一清二楚。当身边有投机取巧的人存在时,每个人务必心无旁骛,坚定自己诚实的信念。 3.斤斤计较
时常会听到不满意的抱怨,工资没有涨,活却加了不少,甚至因此消极对待,导致不欢而散,或者拒绝。理想的情况下,当然是干得多了,最好工资也跟着涨,但事实上很少公司这么做。工资不是随时涨的,但工作可能是随时增加的。
做多少不是由工资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的“野心”(ambitious)决定的。拒绝额外的工作就等于拒绝机会,拒绝发展。以前我的老板给了我一句受用终生的话,“我的决定只看我是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公司有好有坏,老板有明有庸,但当你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时,还怕什么暂时的没有增加的薪水呢? 4.缺乏责任感
当出现一些问题和纰漏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回答就是,”因为那谁谁谁没有…”,“因为那谁谁谁晚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会问一句,谁谁谁晚了或怎么怎么了,你为什么不能催TA,或者及早反映,解决它?得到的有时是茫然的一张脸,言下之意,我的这部分已经做完了,出问题和我无关。
要知道,公司里越往上走,越要为结果负责,推诿的空间越小。Ownership是领导力要素里的重要一项,可谓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够格进入管理层的一个关键要素。
多年的观察和经历却发现很多最初表现得能力很强的人容易踏入这些陷阱,而逐渐光辉暗淡下去一无所成。

当别人都已经成功,你还在为自己的平庸而抱怨吗?
我每天都告诉自己,努力,要新的开始,为了以后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每一天都还停留在原地,做着和昨天一样重复的事情,抱怨自己浪费了一天,很后悔。
却依然每天的日出,日落,深夜都把自己每天自己许下的承诺忘记。这就是惰性,使自己这样不断的对自己放松,纵容。
身边有一个我很佩服的人,他对自己很严格要求,每天按照自己规定的计划完成,我很羡慕他,有那般意志力,我向他取经,你有什么秘诀吗?
使自己能做到那么优秀,不拖延,有计划,他说每个人每天24小时,过一个小时就少了一个小时,要是等到死那天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来世界上走了一圈,多可惜,总要活出自己,也不至于老了再来感叹时光流逝,自己碌碌无为。
听了后我收益匪浅,我也想过每个人一天有24小时,可我想的是要是那一天我死了,我还没有玩够怎么办,每一天应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对自己很轻松,浪费了不少时光。
现在想想后悔了,我还有那么多的心愿没有完成,我要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才对,努力吧!现在还不晚,感谢我那个朋友,他是影响我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