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是智慧,舍得是豁然——人生淡而有味
标签:
社会生活 |
分类: 感悟人生 |
学会放空自己,素简前行
人终其生命都是在不断的前行,或爬或行,或走或坐,甚至躺着也不曾放下。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咱们都只但是是河里的漂流瓶,此处不是岸,彼处不是头,匆匆的游走,有时候甚至连“匆匆”都不由自己掌控。
置身于宇宙之时空中咱们虽然渺小,奔走于人山人海之中虽有时身不由己,穿梭在时刻的隧道咱们也无能为力,可咱们都不曾放下:追寻真实的自己。
我已经不记得,最初问我有何梦想的人是谁,最初教我写字数数的老师是何摸样,我也记不得自己最初的梦想,或许那时自己本来就没有梦想,渴了有甘甜之泉水,饿了有可口的饭菜,冷了有御寒的衣服,要去哪里也总有人给你带路、指引方向,没有压力的人是没有梦想的,假如有那便是一向这样没有梦想的下去,这最有可能是自己最初的梦想。
时刻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向前推进,那些最初的梦想也只属于是童话故事里。不管你是乐意还是无奈,你总要去应对。当你第一次踏入学校,老师教你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当你第一次考试,给出分数和排行;当你第一次写自己的梦想,别人给出鼓励或否定,这才是刚刚开始,这一切都告诉咱们:竞争无处不在。
你不再是那个羞羞答答躲在父母背后的孩子,你也不再是那个仰卧草地遥望蓝天的少年,你不再是眼里和心里都时刻走在路上的青年。岁月,于无声无息之中,便把咱们卷入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形、场景之中,咱们有了沮丧、失望还有无奈。
当那些美丽而天真的稚嫩笑脸开始蜕变为棱角分明的睿智双眼,当跌到之后便开始哭哭啼啼的脆弱变成失败之后紧握拳头心里更加坚定的声音,我知道咱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咱们回头看自己成长的画面,去走咱们走过的路,去寻找以前交予咱们知识的老师,去寻觅咱们一齐的笑声或是哭闹,咱们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当你真真正正远离亲人兄弟姐妹,独自一个人奔波在异乡的时候,你务必一个人去应对身边的人情世故,你务必独自维持自己的生活,你务必处理工作之中的困难,当你能顺利的处理好这些问题这才意味着你真正的长大成人,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知识的浅薄总使咱们产生偏见,现实的经历让咱们懂得厚积薄发。咱们总是在以一种老者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倚老卖老,这才是阻止你前进的障碍。倘若,咱们都能够放下自己所谓的自尊和地位,咱们都能够到达新的高度。
记得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说的是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剑。张三丰先演示了一遍,然后就是他们之间的对话: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剑出招,演将起来。众人只看了数招,心下大奇,原来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一招相同。周颠叫道:"糟糕,糟糕!这可更加叫人胡涂啦。"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这么一个故事告诉咱们要是咱们想去更好的领悟、最快的理解新鲜的事物,个性是一些新的知识,咱们就得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瓶子,只有把瓶子里的东西放空才能更好的去装下其他的东西。
“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当一个人眼里满是名利、手里都是权势、心里只有物欲,那是最累的。或许他外表光鲜亮丽,但是他的内心已经满是皱纹;或许他在自己看来是多么的成功,可再华丽物质的装扮,也遮挡不住那丑陋而鄙俗的精神的穷光蛋;或许他还在路上,还离他的欲念很近,可更大的可能他将死在明天曙光降临的今晚。太多的人在追求,在追逐,有时候这些物质欲望就像是做公交车,位置只有那几个,只有有进有出才能够到达良性的循环,但是那心哪里还停得下来?多少人都卷入这样物欲的黑洞之中再也回不了头。
现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但是,多少人忘记了,镜子呈的是反像。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咱们总是行走在前人行走过的路上,以至于咱们都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总是墨守成规;咱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总是那前人的经验来让自己少走弯路,但是现实这面镜子总让经验呈现反像,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才是真正的行事之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咱们总是拿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别人,看到别人的创新,总是忍不住的去责骂,内心压制不住的生气,毕生的心血在你看来是那么的不屑。
你是不是忘记了,人不可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中。现实生活是瞬息万变的,只有借鉴而不是照搬全用、生搬硬套,而领悟就是最好的手段,领悟最好的方式就是放空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空瓶子,而领悟最基本的心态就得做到“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生活,就是教会咱们以最好的方式去实现自己——放空自己,素简前行。
舍得是一种豁然,放空是一种智慧
人生尽在舍得间。《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深入佛法之大舍大得大境界,获得人生之彻底解脱与自在。
善于取舍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舍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参透了舍得之间的大机大用,也就看破生命的荣枯盈亏!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弃的也越多。小舍,只会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难舍能舍,无所不舍,方能难得能得,无所不得。
世界上最难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他就是六界众生的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得到这种世间无上的珍宝呢?因为他在累生累劫的修行中,难舍能舍,无所不舍。可以说,是一个“舍”字,成就了释迦牟尼佛。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
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在坊间小巷,我们时常听到这种说法:“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辨其现象,析其真谛:舍得是亏也是盈,舍得是出也是入,舍得是因也是果。
由此观之,“舍得”一词的广泛应用,表明了人们间的一种处事态度,反映了主客观的多重辩证关系,在插入了“不”(否定)或“有”(肯定)之后,更见其智慧深邃,意蕴深长。
舍不得,意为不想放弃已经有的或将会有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合乎情理,无可厚非。因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怎能轻言放弃?不过也有极端者,古代中国有“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之士,外国有“出文钱如同割掉身上肉”之人,这已为人们所不齿。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多,舍得的人越来越多,舍不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否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不会家喻户晓了。
不舍不得,意为没有付出就不应该有收获。这既符合中国古代以来就存在的公平观念,又符合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生金蛋,不劳而获必然大失公平。“守株待兔”之人怎么愚蠢,他都是有付出的,符合不舍不得的观念。“无本万利”之徒怎么聪明,他都是没有付出的,违反不舍不得的规则。当然,在任何社会不舍也得、不舍多得的事情都会发生和延续,只不过需要人们采取各种办法使这样的事情尽量少一些罢了。
有舍有得,意为做了付出就应该有收获。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从前,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办法,用装有镇静剂的枪去射击或用陷阱去捕捉它们,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它们是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特等聪明。
后来人们就去请教生物学家。生物学家根据这种猴子的习性做了一个实验,找到了一重捕捉猴子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实验者把一只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一棵树下,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后,由于握着拳头并紧抓着大米,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而那个装大米的玻璃瓶又被牢牢地固定在树下,因此猴子无法拖着瓶子走。贪婪的猴子十分的顽固,或者说是太笨了,它始终不愿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二天,当生物学家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愿放手。
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
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
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特别是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不会为职务的升迁劳神费力、刻意追求。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的运用上,有高尚的品格,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众生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人心种种,感时而支,形态各异。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梦想什么一本万利,一夜暴富,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总是怨官位低,恨金钱少,为了利禄一路狂奔,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我们不妨从比尔·盖茨对待财富的态度中,感受这种自守,这位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的人,把大部分钱捐给了慈善机构,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要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易经》中一有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处理世态的炎凉。“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洁。
优雅人生
![[转载]优雅人生 <wbr><wbr> <wbr><wbr>淡而有味 [转载]优雅人生 <wbr><wbr> <wbr><wbr>淡而有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优雅人生 <wbr><wbr> <wbr><wbr>淡而有味 [转载]优雅人生 <wbr><wbr> <wbr><wbr>淡而有味](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