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2019-09-24 20:05:47)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游记】孔庙里的故事(3)

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古称圣域贤关,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发祥地,殷商古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20141012日早八点整,我们从泰安来到曲阜,参观、游览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三孔)。旅游大巴停在曲阜老城正南门。我看见青灰色的城墙有十几米高,巍巍壮观。城南门是弓形大门,门上面有一幅横匾上书万仞宫墙。这是清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仞是古代一种尺度,一仞为7——8尺,万仞自然是夸张了,但也说明曲阜老城墙像皇宫城墙一样高耸、威严。据说,古时,此门只有皇帝和钦差大臣来了才开。现在自然是大开于天下了。所以旅游者都喜欢从此门走进三孔体验一下皇帝走此门的感受啊。三孔就在这高墙里面。我们亟不可待要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于是,大家穿过此门走进了老城。走过一条宽阔的街道,来到三孔旅游接待处排队等待。只见有孔府旅游局的数十辆旅游观光车在等待我们,每辆车坐12位参观者,车身两边喷涂着走近孔子四个美丽的大字。我的灵感也从这四个大字而生。几分钟的功夫,我们被送到了孔庙正南门口: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这诗是对孔子最好的赞美。孔子诞生于尼山,成长于厥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众多的活动遗迹,后人又兴建了许多纪念建筑。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孔子的学术思想得到空前光大,成为后世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儒家祖庭曲阜庙成为列入国家祭祀的礼制庙宇。孔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孔子去世后第二年,从汉、唐、宋开始以皇宫的规格兴建,历经百余次工程,多次大规模扩建,到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县城卫庙形成孔庙雄踞城中的布局,清代建筑改用黄色琉璃瓦、金龙和玺彩绘,是我国礼制规格最高的庙宇之一。

其实,孔子生前很不得志,公元前551——479年孔子因病去世,享年73虚岁。孔子在厥里的居屋是几间茅草石头屋子还是青砖瓦房,不得而知了。孔子生前在这里收徒教书,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私学。孔庙最早是孔子死后其弟子们经鲁哀公批准,把孔子居屋扩建为庙宇的,以祭祀这位伟大的老师。如上所述三孔的修建与历代封建帝王有关,从汉高祖开始祭拜孔子就开始了扩建工程。随着历代皇帝对孔子的加封,三孔规模越来越大。孔庙初具规模建成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里面殿堂已形成规模,里面古柏大多种植在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它们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尤其一些古柏还有神奇的故事。现在的三孔是明、清两朝的杰作。是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那么,孔庙里到底有哪些故事呢?我们跟随导游走进了孔庙。导游:现在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进落院,贯空于南北中轴线上,南北长13公里,占地3275亩。有门坊54座,房屋466间,古树1700余株。周匝垣墙,配以角楼,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小桥流水,飞鸟低旋,别有意境。庙内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这样一组气魄宏大的古建筑群,时间之久远,保存之完好,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记得有人说,三孔里的每一道大门、每一座牌坊,每一幅牌匾、每一幅楹联,每一座刻碑,甚至每一棵古树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要不,我在这里向您聊聊:

进入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弘道门。往前走便是大中门。导游告诉我们,大中门是赞誉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这正迎合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

金声玉振坊好像是参观孔庙的起点。该坊位于棂星门前,该石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三间四柱式石坊,额坊刻明人胡瓒宗题金声玉振四字。这是孟子赞誉孔子的话,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玉振也。孟子说,金声玉振是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磐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在这里孟子说孔子的思想完美无缺,集古代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今天,我们看电视有一档歌曲PK节目叫《金声玉振》,就是采用了孟子这句成语。您说这不是一段美好的故事吗?

棂星门名为门,实为坊形,坊额位于圣时门前。导游说:明代时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改为石质。清高宗(年号乾隆)亲笔题书。乾隆爷曾九次下江南、八次到曲阜祭祀孔子。当然也与其女儿嫁人孔府有关。在这里乾隆爷告诉您,棂星门的意思是尊孔如同尊天啊。您说乾隆皇帝对孔子的评价有多高啊!您不觉得乾隆爷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吗?

太和元气坊位于圣时门前,石质,明嘉靖23年建,山东巡抚曾铣书。太和指阴阳会和,冲和的元气。元气:本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一之气,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太和元气是赞誉孔子的学术思想如同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这是多么美好的赞誉啊!时至今日,我们的政治制度、道德准则、文化思想,都源于儒家思想。难道您不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永恒长存吗?这是与天同齐的最高评价啊!您看是吗?

至圣庙牌坊位于孔庙圣时门前,坊为石质结构。约建于明朝中期,原刻为“选圣庙”,清世宗七年雍正来祭拜孔子,愣是御笔改为“至圣庙”了。人家最高,谁敢阻拦?不过人家雍正爷说:“至圣,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俺表达清帝王的尊孔之意,这也是俺对孔子至高无上的封号。”看来连乾隆他爹也非常崇拜孔子耶!说实话“至圣庙”比“选圣庙”恰当多了啊!我看改得好,您说不是吗?如果,您在庙里转上一圈,您再看那些殿堂楼阁的殿内题书、门号、牌匾、楹联、、、有许多是大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甚至是慈禧的题字啊。其实有些额坊、门号、牌匾、楹联、、、本来是唐、宋、元、明的帝王御笔亲书,到了大清,人家愣是给改成自己书写的了。您若细看,尤其以乾隆御书最多,其次是雍正爷!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您自己去看吧。您说雍正和乾隆这爷俩显摆啥?其实,叫我说这不是显摆,是两位爷想借孔子的名气再抬高一下自己的名望,因为孔子的名气比他们大,您说不是吗?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大成殿最早建于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宋代进行了扩建,宋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下昭更名“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九脊重檐、黄瓦复顶、多式斗、雕梁画栋、斗八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刻有雍正爷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约25米、长约46米、宽约2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高达6米,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都是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内正中有孔子的塑像,塑像最上是匾额《万世师表》这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帝)御书。下面的匾额《斯文在兹》是道光御书。由此看出“大成殿”就像皇帝上朝的“大登殿”。这在孔庙是何等的地位啊!您认为俺说的对吗?

孔庙中最为雄伟辉煌的要数杏坛了。杏坛位于大成殿前,它是古代孔子讲学之地。在这里孔子向72弟子传授六艺。当然,这是一种假设。因为在孔子活着时私学地点在家中设有教室,即使有讲坛也不过是背靠墙壁,面前有一课桌,上面有戒尺《论语》、《诗经》等书籍而已。不过现在想像,假设孔子站在杏坛上,他一定会很高兴啊,从茅棚陋室到大殿杏坛,这让他怎么想到千年之后会有如此变化啊。此时,我仿佛看见孔老夫子身穿长衫,嘴巴飘着长须,他面对弟子侃侃而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说同学们,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与你切磋学习,你会多么高兴啊。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同学们,你们只要好好读书,反复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啊。子在坛(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时间一去不复返,生命如此宝贵,在人生之年何不好好学习呢?我们仿佛听到了孔子那淳淳教诲啊。

奎文阁是珍藏孔子书籍的阁楼。古代称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首。其意是用来赞扬孔子文化有天象星宿之威。孔子那时哪有藏书楼啊?老夫子如若有知肯定是乐的手舞足蹈了啊!

我们进到奎文阁前,一棵奇特的柏树使我眼前一亮。这棵柏树的树皮弯弯曲曲,好像上面浮动着道道波麟。传说,乾隆皇帝来拜祭孔庙时走累了,便靠在这棵柏树上小憩了片刻。柏树沾了皇帝的龙气,树身变成了龙身模样,这棵树便被称为龙柏。与之相呼应的,是边上一棵树冠形似凤冠的柏树,可惜已经毁于雷火。  更有趣地是有一棵“除奸柏”树,据说是明嘉靖皇帝有一段时间崇信道教入迷,他派奸相严嵩来孔庙拜祭。严嵩有篡位野心,此刻他率领文武百官正高兴的走在孔庙里,一不小心被一柏树枝子把乌纱帽刮掉了,这可是对皇帝大不敬,也是对孔圣人的不恭。吓得他面色苍白,捡起帽子慌忙戴上。跟在身后的百官看到了都暗暗发笑。以后,此事传出,人们认为古柏有知,也痛恨奸贼,说柏树有灵“严惩奸佞,欲意除之。”所以就叫它“除奸柏”。又传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也是代替皇帝来祭孔,他正走到“除奸柏”旁边,忽然刮起一阵大风,从树上掉下一根大树枝子正巧打中魏忠贤的头上。从此人们又称此树为“触奸柏”。

除奸柏南边有一口水井,人们叫它砚水湖,传说它是孔子用笔醮墨的地方。而除奸柏的巨大树冠,远远看去很像巨大的山峰,正好像孔圣人放笔的地方,所以又叫除奸柏笔架山

最令我感动的是明代杨光训手书先师手植桧碑,立于明万历28年,(1600)传说孔子在有生之年栽了一棵桧柏,枝叶繁茂,活了一千多年,后来经雷电死了。后人又在这地方栽了一棵桧柏,现在又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这棵树,冠叶葱葱,树干老粗,我和同来的老汤一起两个人拥抱不过来啊!

孔庙中碑林众多,最令人欣赏的是成化碑,据说,明宪宗御旨重制孔庙碑,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碑高62米,龟趺高126米。碑文为宪宗朱见深御制,字为楷书,书体严谨、端庄。孔庙中所有的碑均取材于齐鲁名山,只有成化碑是从北京西山取材刻制,然后运来的,此碑约重60吨。明时没有火车、汽车运输,而是依靠人力,在隆冬季节用水泼在路上,结成冰后再用人拉、或以牛拉,从北京一步步运到曲阜的。成化碑为世人所称道,是明代名碑之一,也是孔庙最高、最重、最有名气的石碑。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楹联吧,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威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此楹联为清雍正帝御书,此木刻对联悬挂于孔庙大成殿两侧。就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已达到绝顶的境界。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和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此木刻对联挂于大成殿内明间后金柱上,为乾隆爷亲笔撰题。(注解: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孔庙里的祠、堂太多,如诗礼堂崇圣祠、、、不胜枚举。相关故事太多太多。这里不多述说。但有一个地方还是要提的,那就是厥里坊,孔庙东墙外有一条街叫厥里街,街上有木结构、四柱的牌坊,名曰厥里坊,是元代建筑,相当气派。厥里原有孔子的故居,此坊大概是表明孔子故乡的意思。

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未停止,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当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特例。孔子这位一生不得其志的大儒家,如若九泉有知今天的三孔如此豪华,可能要感激涕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