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2019-09-23 16:52:25)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随笔】孔府里的故事

20141012日下午一点我们“青岛‘清大德人’健康俱乐部”的老伙伴们去参观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白墙灰瓦,古木参天,雅致庄重,处处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以鲁国为根据地的儒家学说就像一颗巨星从这里升起,并向四方辐射,促进了齐鲁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为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座典型的官衙与住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始建于1038年。孔子去世后,其子孙为祭祀孔子,多在厥里故宅居住,后明太祖朱元璋赋予了孔家设置官署的权力,又特命在厥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工程浩大,耗费黄金、白银数千万两;清代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修,从而达到现在的规模。据说,孔府占地240多亩,严格按照封建王朝的高等规模建造,古老而庄严,整个建筑格局暗含玄机,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呈对称分布,共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错落有致,庄重、尊贵、肃穆中溢满贵族气质。

孔府历经多次扩建重修,最终成为前堂后寝、衙宅合一的庞大建筑群。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题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有三堂六厅,孔府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各司其责的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依次排布;后为内宅,包括了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等;最后是孔府的后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办公”及其家属居住、游赏之所。

从历史看,从汉高祖刘邦封孔子第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到汉元帝封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赐食邑八百户,黄金200斤,住宅一处,并世袭封爵,经历朝历代帝王加封,宋代时为五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到了明、清时代,衍圣公的地位扶摇直上,明代为一品文官,位仅次于丞相,后来丞相制度被废除以后,又“班列文官之首”。“衍圣公”是宋仁宗元和二年(1055年),为表达“圣道隆替”,“圣裔繁衍”,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也是从宋代开始,嫡孙的府第才有了详细的记载。所以现在的孔府也叫“衍圣公”府。

孔府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历史上三大古建筑之一,是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最美建筑群。有关孔府的雄伟气魄、美丽风格敬请您最好自己前往观赏,在这里,我想介绍几个孔府里的故事,愿您喜欢!

一,话说孔府“白话碑”:

话说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当上了皇帝,他下昭给孔子55代孙孔克坚要他到南京朝拜。孔克坚认为自己是圣人之后,又是当时的衍圣公,对造反称帝的朱元璋很是鄙视,根本没把这位皇帝放在眼里,但这又是皇帝的诏令,最后就假装自己有病不能前往,派儿子孔希学去南京朝见。朱元璋为此大怒,随即又给孔克坚下了第二道诏令,昭旨措辞强硬,孔克坚看后大惊失色,便匆匆忙忙的赶赴南京了。洪武元年1114日,朱元璋在谨身殿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接见了孔克坚。朱元璋虽是放牛娃出身,但此时毕竟是皇帝了,担负着一言以兴邦的重任,加上多年的南征北战的实践,包经了社会的炎凉与风霜,于是表现出虚怀若谷的气度,他和风细雨地说:“老秀才,你多大年纪了?”孔克坚于是跨前一步说:“臣53岁也。”朱元璋接着又说:“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给你留下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是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好不好?”朱元璋的这番话极力赞颂了孔子的功德,夸奖孔克坚出身于这样的门第是有福快乐的人,并殷切期望孔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圣人之家,因此,最后明确表示但愿“于我朝里你家再出”一个圣人。孔克坚听完这番言真意切的话很受感动,倒身下跪再三谢恩。朱元璋还赐给了孔府三十万亩祀田,并给孔克坚封官进爵,将“衍圣公”提升为一品文官,并下昭扩大了孔庙、孔府、孔林的规模,提高了等级。为了报答皇恩,孔克坚回到家中就在二门内立下了这块“白话碑”,将朱元璋的话一字不漏地刻在了这块石碑上。

二,乾隆攀亲圣府第:

在孔府观赏台之后有一个不大的庭院,北面有五间殿堂,这就是当年的慕恩堂,俗称“沐恩堂”、“报恩堂”。据《孔氏家谱》记载:乾隆皇帝有一个女儿脸上长了一个黑痣,照理说这也是常有的现像,但长在公主的脸上就有点与众不同了,那些御用的相面先生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于是,便在公主脸上的黑痣上做文章,说公主将来会有“克夫”之命名。后来这些话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于是召见了那些相面先生,乾隆问明白以后,终于听了一位相面先生的话:“要使公主消灾免难,必须嫁到能与皇室门当户对的一户人家。”这下可把乾隆难住了,因为天下哪有能和皇室门当户对的人家呢?乾隆正在为这事犯愁的时候,有位大臣进言:“天下可以与皇室门当户对的人家也就是圣人之后的孔府了。””乾隆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频频点头,不过乾隆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当时清朝政府规定满汉不能通婚,皇上更不能违犯禁令。不过,后来乾隆还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把女儿送给当朝二品官员汉人于敏中作闺女,这样,乾隆的这位女儿便成了于氏,后来就下嫁到了孔府,嫁给了72代衍圣公孔宪培,破例结成了满汉姻缘。乾隆一生到曲阜八次,除了尊孔外,与女儿嫁到孔府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孔宪培夫妻双双去世后,孔府为了表示感慕皇恩,就在孔府东路修建了这座慕恩堂。乾隆女儿嫁到孔府后为了加强与娘家来往,孔府在慕恩堂东侧修建了一处“官亲宅”。这就是乾隆嫁女的故事。

三,慈禧赠寿衍圣公:

走进衍圣公办公的衙署,在正厅中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四尺的寿字。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亲笔书写赠予孔子第75代孙孔某的。(因导游说的太快名字记不住了)慈禧为何赠寿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原来慈禧嫁给咸丰帝初期,因为咸丰宫中妃子多,他又经常到京城的烟花巷寻花问柳,慈禧一直怀不上孩子,慈禧是个女强人,很希望能生育一个男孩好继承龙位。怀不上自然着急万分啊。一次衍圣公进京朝拜皇帝,听说了慈禧的事情,就让孔府的郎中给慈禧配了一个中药方子,亲自带了几副中药献给慈禧,于是慈禧终于怀上了孩子,1856年生出了同治皇帝。同治按照辈分排名叫载淳,登基年号为祥祺,称帝为同治,这是后话。慈禧有了儿子,地位在宫里那是扶摇直上。慈禧为感激衍圣公于是就赠予他一幅“寿”字,希望他长寿百岁。咸丰在位十三年(1861年)因病去世,死时同治帝才5岁,在灵柩前宣誓登基。从此开始了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后来也是因为同治和咸丰一样寻花问柳,慈禧发动政变将辅佐同治的载沣、端华、肃顺杀头,其他五人下了大牢。慈禧“废了”同治帝让他靠边站了。慈禧启用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从此慈禧由“垂帘”走到了幕前,开始当上女皇,掌管大清王朝四十余年。成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

四,严嵩孔府遭冷遇:

话说明朝奸相严嵩,一直心怀篡权某位的野心。孔府扩建时,皇帝命他来做监督官,他在孔府有很多题词如“圣府”、“洙水桥”等。他在监管扩建孔府时贪污金银十几万两。这个大贪官为了与孔府结为亲家,严嵩将孙女嫁给了孔子第64代孙孔尚贤为妻。严氏虽然长相丑陋,却很有才华,嫁进孔府后,夫唱妇随,家庭和睦。不料在朝为官、红极一时的祖父严嵩遭到弹劾,很快就要治罪了。面对这种处境,严嵩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就来到孔府的孙女家,想请衍圣公为其到皇上面前求情。他首先来到启事厅,烦请启事厅的长官为其通报衍圣公,转达他的来意时,小小的启事厅六品长官公然对他冷若冰霜,不让他进入室内,只让他坐在过廊的长板凳上。此时的严嵩像出山的猛虎,落地的凤凰,正是“站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忍气吞声地坐在板凳上等候。对于横行一世、飞扬跋扈的严嵩来说,坐这冷板凳如坐针毡。他一会坐东,一会坐西,坐立不安,在此坐等了一天,衍圣公始终不予接见。严嵩无果而返,不久就被革职查办。(启事厅相当于现在的传达室。)在衍圣公办公的府衙院前。严嵩坐过的那两条古拙的长板凳,居然抬高了身价,被孔府不断整修,经常油漆,几百年过去了,依旧完好无损,现在,人们形容那些贪官污吏被双规如严嵩坐“冷板凳”不吉利,所以,来孔府一定不要坐启事厅走廊里的那两条板凳啊。否则再大的官只要贪了,也会被抓进笼子里。即使普通人走到这里也犯忌讳啊。

五,纪晓岚妙笔写对联:

孔府大门很有气派、、、、、、墙下雄踞着一对高达2米的石狮,黑漆红牙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铺首,显得分外威严。明间上悬云边竖匾,上刻“孔府”,相传是明代严嵩亲书。门额上有十二道莲瓣阀阅,显示着这一华贵家族的煊赫。两旁明柱上有一幅金字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为清代大文人纪晓岚手书。这里“富”字无有点,“章”字的早字上曰字出了头。这两个字如果写在别处,人们肯定说是两个错字。可是写在孔府门上,却大有讲究。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

娶妻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正好碰到写“富”字的影壁,便把“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据说这叫“富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大才子纪晓岚为孔府书写对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来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据说这叫“文章通天”。这幅对联字美文佳,概括出孔府千百年来不同凡响的“公府第”、“圣人家”的气派。

六,衍圣公的“廉政公署”:

孔府的历代衍圣公都提倡:尚若为官,则要清正廉洁。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孔府内宅门内壁上面画有一幅状似麒麟的怪物,名叫“贪”;此物偶蹄、狮尾、龙头,周身挂麟,披着长毛,张口昂首,卷舌露齿。四周祥云缭绕,又有飘带、八宝,身上布满火焰,对着左上方的一轮红日,作张口欲吞状,传说它是天界的一种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都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有,但是它并不满足,张开大口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啊。孔府中历代官员出门办公看到此画,都会引以为戒。衍圣公将此画绘制在内宅门的内壁上,一出门就可以看到此画,目的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贪赃枉法,如若当官必须清正廉明。据说孔府有个规矩,每当衍圣公出门,路过此壁,随从都要高喊一声:“公爷过贪了!”借此以提醒衍圣公。现在有些官员早已经是贪得无厌,比不上历代孔府的衍圣公了,所以他们就因一个“贪”字被逮住关进了笼子啊!

七,重光门只为皇帝开:

孔府内宅有一座重光门,又称仪门。明弘治16年所建,是孔府的礼仪之门。此门上方有一块木刻竖匾,上面写着“恩赐重光”,据说是乾隆爷的御笔亲书。意思就是孔家在帝王的厚爱下,得以荣华富贵,又意只有帝王来时,开此门能重见光明,传说皇帝来时或有重大祭祀活动才能开启此门。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走过去,并鸣礼炮13响,以表皇恩浩荡。

自清朝灭亡,纵观国、共两党领袖,没有一位从重光门走进孔府。我们共产党领袖都不把自己看做“皇帝”,都是人民的服务员。另外,上世纪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参观孔府,他只在仪门前看看,绕过此门走进了孔府内宅。195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妹妹来孔府,看过此门。在孔宅古井里取了两瓶“圣水”,说带回去送给印度总统和前总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