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与幼儿创造力

(2013-10-18 07:44:01)
分类: 学习资料

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与幼儿创造力

黄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创新智慧游戏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与幼儿交往中应扮演“导师”角色,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们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的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对观察的游戏行为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当“运输工”的幼儿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获得休息。

二、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是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简明扼要的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

    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如:《奇妙的绳子》创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绳子随处玩,任意在手中摆动,一会儿变成摇摆的树枝、一会儿变成风吹的小树在晃动、一会儿变成小朋又在跳舞,一会儿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绳中探索积累,层层拨开层层发散,由一点向多点想象,采用层层递进的时间让幼儿层层创新层层发展,有体验到模仿到创新的结构动静结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错金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尝试绳子的多种玩法。

三、幼儿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应扮演“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林格伦认为,教师扮演的第三个重要角色是“自我实现的角色”,其突出表现是成为“学习者与学者”。所谓“学习者”即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成长者,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所谓“学者”指教师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西方组织行为学“内容型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内在需要是激励的主要诱因,而尊重和成长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因为需要的发展遵循“满足,激活律”,即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由此会成为驱使行为的强大动力。林格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自我实现的角色”就是教师最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为此,幼儿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终身的追求和毕生的事业来看待,从内心激发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四、通过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著名的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

    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游戏材料。如:《美丽的贺卡》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丰富多彩的贺卡。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首先出谋划策想出了各种形式的贺卡。例如:新年快乐、老师辛苦了、节日快乐等;然后,每个幼儿都自己设计了喜欢的可卡。了解了贺卡越变越美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们对这次活动都很投入;接着,我们一起分工合作,从画、涂、剪、贴等幼儿都积极参与并达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当各种各样的贺卡送给你之后深深受到了广大“顾客”的喜爱。指导幼儿为自己的游戏设计、创作简易玩具,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通过动手实践,可以使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从而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五、讲究创新方法拓展思维,把握契机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孩子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幼儿园最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幼儿用一个圈玩出多种花样,滚、抛、跳……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主题《奇妙的易拉罐》游戏活动中,通过易拉罐的故事、易拉罐的制作不同的玩具等,让幼儿了解了一物多用带来的好处,围着易拉罐展开了一些创新思维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如:创新智慧游戏中《图形大变身》,引导幼儿进行了添画联想。教师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注意:“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口袋,里面藏了些好东西,邀请小朋友开摸一摸,看看能不能猜出来里面装了什么。”扩散思维活动,图形像什么,幼儿把不同的图形摸出后,教师依次把图形贴在展板上。启发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想象一下它像什么吗?如果你添画上几笔,你能把它变成什么?(我能变成太阳、能变成花朵、能变成表盘、、、、、、)然后引导幼儿进行了图形大变身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大胆构思和动手设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新智慧。

六、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中,幼儿积极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到好处的指导,而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力。在游戏中,幼儿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的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如:户外活动时,我带领孩子们在院子里一起做游戏,这时,张翔宇说:“老师,我们来扮演警察叔叔好吗?”孩子们一听到扮演“警察叔叔”,立即兴奋起来,都争着扮演这个角色,大家吵吵闹闹,争得不可开交。这时,我灵机一动,联想到《会说话的标志》主题活动。“小朋友们,让我们采用公平竞争的比赛来决定谁扮演警察叔叔,好吗?”“好!”小朋友们高兴地拍手叫好。这时,我讲了一下比赛规则,即每个小朋友都谈谈如何当好这个角色?老师和小朋友们充当裁判,讲得好的小朋友优先获得扮演权。如在玩“遵守交通规则”时,几个男孩都抢着拿指挥棒,想扮演 “警察叔叔”这个角色。我便对他们说:“你们想当警察叔叔,那就比一比看谁懂得行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好吗?”这时,田若泉小朋友第一个站起来说:“老师,过马路的时候,要左右看,走人形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田若泉小朋友的话刚讲完就获得了一阵热烈地掌声。后来其他的小朋友讲得都不如他。于是,大家就心悦诚服地让田若泉小朋友扮演“警察叔叔”,指挥交通,而其他的孩子也高高兴兴地去扮演另外的角色。

    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感到自己是游戏中的主人。对于幼儿来说,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才是他们游戏的动力所在。我们在组织角色游戏时,注意淡化好坏,教育做得好的幼儿不要骄傲;教育做得不好的幼儿不要气馁,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失败并不意味着不能成功,只要不断地努力,总是获得成功的。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孩子应该是自由的、自主的,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游戏中,老师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参与,并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引导、鼓励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要使孩子常常感到成功的欢乐,能够开开心心的玩,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使幼儿的态度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在玩乐中既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七、教师注重游戏中的评价作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快乐。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所被评价的幼儿对自己产生不良评价,从而影响其行为和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正确使用评价语言。例如: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多变的世界挑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幼儿成长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美好的明天的创造者。我们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教师应该抓住幼儿游戏的本质特点,充分考虑幼儿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否则会使游戏失去本身的价值。首先,应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和支持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的魅力,就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样,游戏评价也应从幼儿的体验出发,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

    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的动摇,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总之,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努力培养本世纪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