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最近六年级正在学习分数除法的应用题,写数量关系式和画线段成了孩子们每天必练的内容,从解决问题的情况来看,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学生在掌握了量率对应的方法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材选择用方程法来解题,而且习题中也出现众多要求用方程法解题的例子,真是费时费力”。思考之后,我觉得学生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完全推翻教材的方法显然有些极端,因为方程法有它独特的价值。
一般思考的方式分顺向和逆向,方程的思想是一种顺向的思考,它更符合学生的思考方式,便于理解,同时也是帮助我们发现算术方法的依据,因此在初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方程法的作用功不可没,至于说今后学生解题是否采用方程法,我觉得应该视情况而定,一般数量关系简单的用算术方法,当遇到数量关系教复杂的问题时,用方程解比较好。如:甲、乙两数之和是300,甲数的2/5
比乙数的1/4 多55,则甲、乙两数各是多少?用算术方法做就要想考虑甲数的2/5 和乙数2/5的 共有多少,相当于求出300的
2/5是多少(等于120),120减去55所得的差就可以看成是乙数的1/4 和乙数的2/5
的和,这么绕来绕去,孩子几乎被弄晕,而且很难做到全体同学都掌握。如果用方程我们可以这样做:设甲数为x,乙数为(300-x)
2/5x-1/4(300-x)=55
解得x=200。比较一下,方程在这里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排斥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也在发生转变,有原来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地向抽象的逻辑推理思维转变,建模意识更加强烈,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函数的理解与应用。因此方程的思想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尤为重要,是小升初衔接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应该更多地将这种思想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等。让他们体会方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实用性。
关于学生目前对方程片面的理解,我想随着知识层面的增长,学生一定会得到重新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