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育对策及建议
(2014-06-16 20:08:11)校园安全教育对策及建议
1 增强意识,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需改变分数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错误思想,转变“重成绩,轻安全”的错误教育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要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小学生临危不乱的品质,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命及财产安全。要通过危机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危机有一个较为客观、清醒的认识,以保证其在危机中保持镇定。”
天天讲、时时练,培养、内化、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依赖性强,其安全意识薄弱,防范意识不强,应该让他们学会“见机行事”、“见义智为”。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防患未然,希冀我们的孩子能掌握安全逃生自救技能,并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有办法!”。
2 建设校园安全教师队伍
一个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系统化的学习知识有重要的影响。开设必修课,培训专职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对小学生进行应急训练。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的始终。
组织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相关的安全常识,将安全常识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之中。针对学生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对在职教师进行相关的安全常识培训。培训中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3 规范校园安全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小学生渐趋早熟,以往灌输式的宣教方式很难被他们从内心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要推陈出新。比如,办安全图片展示,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设计制作,尽量搜集内容设计中小学生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事故案例,将正确的行为通过间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向学生传播;可以以开展“平安到家”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平安到家后写安全标语;将安全知识手册发到学生家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像地震、溺水等模拟考验,并适时加强实际演练。
教育领导部门和基层学校要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办学基点和准则,把消极应对变成主动面对,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操作性强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由教师在学校里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校要制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家长、社区委员会领导、警民共建单位领导,以及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等部门的代表参加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会谈、研讨会。针对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展开情况进行讨论探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 组织校园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仅停留在表面是不可取的。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实践而学习。只有将安全教育的知识理论与安全教育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只有因地制宜地加强实际逃生演练,才能提高学生遇灾成功逃生的几率。”
5 完善校园安全教育制度
校园安全教育制度要求学校在遵循国家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并能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不断完善。
6 建立校园安全立体“防护网”
学校要开发家长资源,挖掘社会资源,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安全工作。“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效果。小学生须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各种安全教育知识,增强安全的意识,提高其自身的防范自救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形成热爱生活,增强对自己、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履行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建立校园安全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护网,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又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