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2014-06-16 20:03:24)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 安全教育的意识有待提高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学生属于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安全知识也相对缺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存在“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的思想,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却未顾及学生校外的生命安危。学校主要承担的是教授知识使学生得到高分,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为学生成绩的高低,往往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很多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看来,成绩和升学率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往往
2 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教材和安全实践演习
教师通过专门的训练,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教育教学技巧。教师是专门的职业。在学校安全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后发现,学校相对缺乏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大多数都是“全员而上”,在所任的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一些安全知识或是定期聘请校外人员进行专题安全知识讲座。且强调讲授安全知识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本班的班主任。
教材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编排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传递知识的信息中介。只有通过专门编排的安全教育教材,学生才能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才能更好地将安全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调查中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材,学校将安全教育与具体学科教育相结合,联系具体学科使得学生掌握某些片面的安全知识。因此,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直是处于一种是懂非懂的状态。因此小学生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安全理论的学习,更要加强实际的安全实践演练,来增强安全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的安全实践演练是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场所。但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每学期,只会组织一次到两次的安全实践演练。
3 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少吸引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仅限于对安全知识的传授,口头表达安全知识。除了近期开展的消防安全演习之外,在安全教育教学中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教师对安全教育知识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安全教育知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安全知识缺乏吸引力,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必定
4 校园安全教育制度不尚健全
社会高速发展,学校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教育部针对安全问题先后出台了很多文件,也一再强调学校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落实。原因是学校还没形成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体系。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校园安全教育很多时候都没有具体落实到位。在安全教育效果的检查环节以及安全教育时间安排等方面欠缺一套规范的完整的安全教育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