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普遍很强,经常碰到一点困难就说:“老师我不会。”随之原本打算自己做的孩子听到了之后也跟着喊:“老师,我不会。”我班里的小景小朋友就老是那喊。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预设了一次在原木片上利用各种材料添画小花和小草的活动,要求孩子们先选一个材料作为花芯,然后再画上花柄、添上花瓣。活动的难度并不,但在活动中就有眼睁睁地看着老师不动手,眼中充满了求助的眼光,比如班上小景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帮帮我吧!”于是那些原本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也跟随着喊了起来:“老师,我也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后,我选择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就跟景瑞说:“宝贝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的。”看到老师没有帮他,他默默留下了眼泪,伤心起来,并且用平淡的语气对其他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让他们意识到老师是不会给予帮助的了,于是孩子们只能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孩子们: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对孩子采取个别化指导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如果孩子以后依赖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那么以后会遇到多少老师能真正做到“一对一”的个别化指导呢?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采取的方式不一样,小景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其他孩子也跟着喊了起来。而作为教师应该尽大可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会轻易地说:“我不会!”像小景这样喊原因之一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采用一些种方法:如:积极鼓励与帮助、合理赞许与表扬、等等。最后,应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像小景这样的小朋友在家里也时时关注他的变化,如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进行引导,努力做到家园针对同一问题要有一致地教育策略,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