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活动时,孩子们都会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操作,在收拾材料时总会出现争执的情况,例如“老师我想送材料回家”“老师我还没有送过呢”......每个小朋友都想送材料篮“回家”,怎么办呢?
当我们看到小朋友之间有争执和矛盾时,作为成人总想帮孩子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是想让班级秩序快速恢复,或许是觉得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经验不足。以至于总是以“某某小朋友请你来收了吧!”这种指派方式来处理类似情况。而就在上周二的早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解决时,突然听到这样的对话:
宸宸:“我想送篮子回家,是我先端到的。”
小谦:“我也想送篮子回家,我还没有送回去过呢!”
浠浠:“你们俩都想送,那你们一起送篮子回家吧!”
但宸宸和小谦好像不认同这个办法,都没有松手。
浠浠:那这样,今天先让宸宸端,他还没有端过,明天小谦来端,我最后,一人一天。
大家点点头,于是,三个孩子快速收拾整理好材料离开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事情,给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机会,例如学习表达、学习与人交往、学习更好地解决问题......这都是一种经验积累,更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孩子的潜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他们也会在不经意间学会主动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我便在谈话活动时及时给予子期小朋友肯定与表扬。此后,班级里收拾材料时争执现象逐渐减少。孩子们开始自发合作,或是以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轮换。
其实,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在不影响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适当放手。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妨给予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等待,多一点倾听,多给孩子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也许孩子们会做得更好。用心浇灌,用爱滋养,静待花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