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刚被吼,转身就和妈妈亲,难道他不“记仇”?

(2023-05-16 10:27:30)
分类: 教育随笔

  我们平时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你对他发脾气,他反而和你更亲。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你越吼,他却越哭着要你抱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

一、安全基地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安全基地”。当我们感到危险时,就会想要逃向某个地方,或者跑到某个人身边。因为待在那里,我们才感觉安全。这个人或者地方,就是我们的“安全基地”,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当吼孩子时,我们明确向他传达了一个信息:我收回了对你的爱。被“安全基地”拒绝,孩子便会感到特别焦虑和恐慌,缺乏安全感。于是,他会用“讨好”的行为,来获得你的认可和接纳,让他重新回到安全基地中。如果一直被安全基地拒绝,孩子的内心,就会“无家可归”,从而变得胆小、敏感、缺乏信任感。所以,即便我们再生气,发泄完情绪后,也一定要及时接纳孩子,以免破坏他的安全感。

二、依恋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恐惧的情绪越强烈,依恋的倾向就越明显。当妈妈生气时,亲子间的联结就断开了。孩子会害怕妈妈不再爱他、不要他。他害怕的情绪越强烈,讨好、黏人、要抱抱的行为就越明显。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你越推开他,他越哭着喊着要你抱抱。因为在所有的沟通方式里,触摸和身体接触,情感体验才最深刻。只有当妈妈慈爱地抚摸、拥抱他时,他才能真正感觉自己被妈妈重新接纳了。如果孩子向妈妈寻求依恋,妈妈面无表情,用生硬的语气说:“妈妈不生气,妈妈爱你。”孩子并不会真的相信,而是会很困惑和担忧。但如果你温柔地摸孩子的脸,或者抱起他来,这种最深刻的情感体验,能直接向孩子表达:妈妈爱你,不会离开你,更不会抛下你不管。这时候,孩子才会认为妈妈真的打心底接纳他了。所以,孩子在被吼后,表现得更乖、与你更亲、想要你抱,是因为他们太害怕不被爱,想要与你重新建立依恋联结。

三、如何减少亲子冲突

  我们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情绪失控时不管不顾,但一吼完孩子,内心又自责不已。平时在养育孩子时,我们可以怎样做,能减少这样的冲突呢?

1.不要伤害孩子

  《全脑教养法》中说过一句话:再生气,也一定要谨记,不要伤害孩子。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忍不住想打人的冲动,就把手放在身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忍不住想骂、吼孩子,就离开那个场景,让自己独处一会。可以向家人求助,将孩子交给他们,自己出去透透气、散散步,或者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身体内的能量流动起来,坏情绪也就很容易流走了。如果家里没有人可以帮忙,就跟孩子说清楚,自己想要独自冷静一下。然后去厕所或者卧室,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如听音乐、运动、找朋友聊天等。等平静下来后,再及时与孩子联结。这样,也就能避免因情绪失控而伤害到孩子。

2.多说“可以”

  亲子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源于“不可以”。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拿那个;不可以去这里、不可以往那里跑。我们说“不可以做”,孩子偏要做,意见不统一,纷争就闹起来了。心理学家芭芭拉·帕特森建议父母,少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多跟他说“你可以做什么”。我们不妨试着换一下这样的句式:把“你不可以打猫,它会咬你”换成——“你可以在旁边看它,这样它就不会咬伤你了。”把“你不可以在墙上画画”换成——“你可以在纸上画画,这样我们就能把你的画保存下来慢慢欣赏了。”把“不可以在马路上乱跑”换成——“我们可以靠边走,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开车辆。”多说说“可以”这个有魔力的词吧,你会发现,亲子冲突能减少大半。

有限的选择

  给孩子选择,就是让他感受到自己做决定的力量,而不是时刻要服从。当孩子常听到“可以”这样正向的词,并且能自己做选择,他被拒绝、禁止、命令的感觉就会很少,也就不会忙着和你对抗了。这样,我们既能达到目的,又能避免冲突、减少吼叫孩子的次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