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趣玩稻杆

分类: 教育随笔 |
一、活动缘起
在秋天的户外,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尤其是在学习了古诗《悯农》,孩子们对水稻、大米有了更深的认识,产生了不浪费每一粒米的愿望。在收割机将稻子全部收割完后,留下了长长短短的稻杆,家住农村、附近有稻田的琦琦在一早上带来了一袋子稻杆,因为我们有带废旧物品来班级资源回收站的习惯,他悄悄告诉我,这是他拜托奶奶去田里剪的,带到我们班可以玩!
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班级,有人一进教室就有人在问我:“张老师,这是什么呀?”(如图1-1)
于是,我借机把稻杆带到小朋友眼前,请大家一起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这到底是什么?(如图1-2)“这是稻谷!”“是水稻!”“是棒!”“不是就是水稻的杆子嘛!”……幼儿各抒己见。(如图1-3)“看,上面还有稻谷呢!”蒋逸舒上来拿出带有稻谷的稻杆说道。(如图1-4)
接着,我把稻杆外面的一层外衣剥掉,再给孩子们看,(如图1-5)有人说“这是竹子!”
原来稻杆剥出来像竹子一样,也是一节一节。那稻杆有什么用?(稻杆可以制作板材,可以生产肥料,可以用于手工制作。)稻杆又可以怎么玩呢?稻杆上的这层外衣留着好还是剥掉更好呢?大家一直觉得剥掉外衣更好,又干净又光滑!所以,在美工坊里有小朋友忙碌起来(如图1-6):“老师,这个剥起来有点费劲呢!”“老师,虽然费劲,还挺好玩的,呵呵……”“老师,你看,这里有个洞!可是看不见呀!”
(如图1-7)“老师,这个怎么坏了呀!”(如图1-8)(估计是踩到了吧,说明它怎么样?——很脆,容易碎!)
二、开展的活动
1. 稻杆贴画
在美工区,幼儿拿起纸和笔把自己要做的先画了下来,有花瓶、螃蟹、房子等。接着拿起剪刀、稻杆、双面胶,把稻杆剪成自己需要的长度,开始黏贴起来。(如图2-1)有人成功了(如图2-2),有人没有完成好。于是产生了新的讨论:怎样的画,进行稻杆贴画比较容易?稻杆贴画时,稻杆应该怎么排列摆放?
指南连接:根据《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提到的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其中要求5-6岁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跳房子
跳格子是很多小朋友都玩过的,但是玩法不一。这一次,小朋友们利用稻杆摆放出房子造型,分成男生、女生两队来进行跳房子比赛。有的并拢、分开跳,有的单脚按照数字顺序跳,(如图3-1)还有的双脚并拢按照数字顺序跳。(如图3-2)
指南连接:根据《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中提到的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其中要求5-6岁幼儿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走、跑、跳、攀、爬等身体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能坚持下来、不怕累,则是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增强的。
3. 稻杆测量
稻杆有长有短,但是教室里很多东西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说桌子、椅子、电视机等。那么,用不同长度的稻杆来做测量时,分别需要多少根?于是,我们准备了5cm和10cm两种长度的稻杆、记录表(除了桌子、椅子,你还想测量教室里的什么物品,也可以画下来,去测量、去记录)和笔,让孩子们用两种长度的稻杆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分别用了多少根。(如图4-1、图4-2)
指南连接: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科学探究中提到的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其中要求5-6岁幼儿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三活动感悟
1.幼儿感悟:
现在提倡环保、低碳生活,每天的午餐、点心也都是自主进行的,更要求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浪费。在生活中,各种“垃圾”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本次围绕稻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讨论开展的,剥稻杆外衣,锻炼了我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这可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哦;稻杆贴画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因为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败了,我们要在以后进行再次创作时,先思考、再动手等等。
通过本次稻杆课程,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废物利用,什么都能变废为宝。
2.教师感悟: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本次的《趣玩稻杆》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讨论、交流、操作、游戏,望亭是有名的“稻香小镇”,本班幼儿
对稻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一开始看到稻杆,大部分都知道这是稻谷,虽然没能准确地叫出来。对接《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稻杆的玩法还有很多,孩子们对稻杆的热情不减,我们的探究也仍在继续,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孩子们也在游戏中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将会和孩子们一起擦亮发现的眼睛,去探索更多身边的事物!
前一篇:幼儿学习性观察记录(一)
后一篇:读《读懂儿童的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