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儿歌《大鱼来》,是一首属于传统一字韵的儿歌,这首儿歌内容简单、重复,而且很形象、有趣,有押韵感,很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儿歌的年龄特点。但是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会这首儿歌呢?这是我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来考虑的问题。根据小班幼儿认识需要行动及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育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如形象直观法、图示法等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儿歌。
在教育活动中,我首先通过情景讲述“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是谁?”及形象的图片(大鱼和小鱼的图片)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当在猜一猜后看到老师拿出的图片,每一个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要让幼儿真正地学会这首儿歌,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学会“看图示说儿歌”效果比较好,这样更符合纲要精神,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讨论每一句话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孩子想出了“不来”打一个叉叉,“来”打一个勾,小鱼就画一个小小的鱼,大鱼就画一个大鱼。通过这样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首儿歌,这个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由下而上的教育过程。小班孩子认识还要依靠行动,我在通过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变现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我还带领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拉手走成螺旋形来表演说儿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教育活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活动中,我首先通过情景讲述“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是谁?”及形象的图片(大鱼和小鱼的图片)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当在猜一猜后看到老师拿出的图片,每一个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要让幼儿真正地学会这首儿歌,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学会“看图示说儿歌”效果比较好,这样更符合纲要精神,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讨论每一句话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孩子想出了“不来”打一个叉叉,“来”打一个勾,小鱼就画一个小小的鱼,大鱼就画一个大鱼。通过这样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首儿歌,这个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由下而上的教育过程。小班孩子认识还要依靠行动,我在通过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变现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我还带领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拉手走成螺旋形来表演说儿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教育活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前一篇:幼儿成长简记——李晞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