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设计
(2013-10-29 10:47:20)
标签:
教育 |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⑴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⑵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②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其中: 表示区域 的几何度量; 表示子区域A的几何度量
③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断某种试验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④会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⑴ 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
⑵ 掌握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步骤,会用随机模拟试验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
⑵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模拟试验中的随机数(或数组)等模拟方法来刻画影响随机事件结果的量。
【教学关键】
(1)
建立概率模型;
(3) 统计实(试)验结果;(4)分析实(试)验数据,得出所需结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讲授法、练习法、实(试)验法。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并会利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模拟实验;通过与古典概型作类比将新知识同化,促使学生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
多媒体,转盘2个,芝麻粒1大包
【学具】
转盘2个,芝麻粒1小包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 环节 |
|
|
|
|
||
情 境 引 入 |
复习: 1.古典概型的定义 2.古典概型的特征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 |
学生思考后,一人回答,其余同学补充。 |
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特征,以便学生今后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分析和应用。 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带着疑问,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4个引例的特点,探究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使学生既懂算理,又懂算法。 |
||
模拟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应用广泛的方法。当现实中的试验难以实施或不可能实施时,模拟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介绍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 通过对4个引例的分析,来阐明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
|
多媒体播放题目。 问题提出: 问题(1)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内有一个不规则的阴影部分,那么怎样求这阴影部分的面积呢? 问题(2) 从前面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做大量的重复试验,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但是,人工进行试验费时、费力,并且有时很难实现。 为此,我们常常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3个引例。并思考补充的1个引例。 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分析4个引例,自主探究模拟实验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既懂算理,又懂算法。 |
||||
讲 授 新 课 |
1.几何概型的概念 =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
合作探究 通过对3个引例中图形间关系的分析,抽象概括出几何概型的定义。 教师启发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公式的意义。 |
合作探究 具体来说,先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探究模拟实验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算理和算法;最后由一名学生归纳总结,最后由师生共同完善。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几何概型的特征,并比较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与联系。 |
学习几何概型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学习几何概型,变单纯的教师教为师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学习几何概型的特征及概率计算公式,并与古典概型作比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
||
2.几何概型的特征: ②每个结果等可能. |
||||||
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几何概型中的G也可以是空间中或直线上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体积之比或长度之比,也可以为角度之比。 |
||||||
应 用 举 例 |
1.课本 阅读理解 |
多媒体投影题目。 1.利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组 来模拟。 2.引导学生选择模拟的工具; ①用以下两个转盘来模拟: ②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模拟。 3.帮助学生读框图,分析题意。 |
1.仔细研读所采用的模拟方法。 2.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制两个转盘。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同桌二人各转动一个转盘,一个模拟晚报送达时间,一个模拟晚餐开始时间。两个转盘各转动一次并记录下结果就算完成了一次模拟。每人各转动50次。 最后,由学习委员汇总相关数据,统计模拟结果,计算相应的频率,然后用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3.依据程序框图,理解题意,看是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模拟的。 |
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法估计不易求得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利用实物模型教具,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大家一起参与,以增加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在一次试验中,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大量重复试验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特征。 等下一节学习了几种类型的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后,就可通过计算相关的几何概率来印证模拟结论的可靠性及可信度。从而阐明模拟试验的意义所在。 |
||
2. 课本动手实践 3.高考链接
如下图1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值的程序框图,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处应填入( .. .. |
||||||
随 堂 练 习 |
课本 练习1,2题 补充练习:选自《数学》 高三年级(试用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用随机投点法求抛物线 与 轴组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设计方案。 |
学生自行设计,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委派一名代表陈述所设计的模拟方法。 其他组同学赏析并点评。 |
|
||
课 堂 小 结 |
1. 几何概型的概念; 2. 几何概型的特征:
②每个结果等可能. 3.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4.用模拟试验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学生陈述,然后其余同学、教师补充。 |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一学生陈述,然后其余同学、教师补充、完善。 |
通过大屏幕将小结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
||
布 置 作 业 |
课本 习题1,2题 补充题:1.用模拟方法估计无理数 的值。 2.(2010年高考数学课表卷文科14题) 设函数 在区间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 ,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 及直线 , , 所围成部分的面积 ,先产生两组(每组 个)区间 上的均匀随机数 和 ,由此得到 个点 ,再数出其中满足 的点数 ,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
的近似值为 |
|
巩固新知,通过独立完成当天的作业来检验本节课的“三基”掌握情况。 |
巩固新知,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
课后拓展训练
1.
图2中所示的是一个矩形,长为5,宽为2.
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138颗,则我们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图2 |
2. 两人相约7时到8时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候另一人20分钟,过时即可离去,试选用合适的模拟方法估计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 类学生选做、 类学生必做)
3.下面提供三个图形,请你任选一个,仿照高考连接中(高考陕西2012 理
( 类学生选做、 、 类学生必做)
x |
y |
o |
图3 |
1 |
1 |
x |
o |
图4 |
y |
1 |
1 |
-1 |
-1 |
y |
x |
1 |
1 |
1 |
-1 |
o |
图5 |
板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引例 2.几何概型的概念 3.几何概型的特征 |
4.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5.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 三、应用举例
1.
2. |
3.高考链接 四、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