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球自我练习指南(3)运杆《试击》(上)

(2015-12-19 10:10:51)
标签:

教育

体育

文化

所有刚开始接触台球的人,心里都有一种计较的方式:
1、我应该打在子球哪里。才会把它打进。
2、我应该打在母球哪里,才会让母球打到子球的这个位置。
这是非常简单,也非常符合逻辑概念的一种思维模式。
所以。在我们使用这样子的思维模式之后,我们就需要做几个动作:
1、我们需要进行瞄准,以便合理的分辨母球是否能够正确的将子球打进,(瞄准)
2、根据这个需要,我们还要前后摆动球杆,使得球杆能够更加稳定正确的击打到母球的正确位置从而使母球产生正确的路径。最终,将子球打进。(运杆)
3、瞄准完,准备好了。最后。当然是进行“打击”的动作了。(打击)
这些东西能有什么不对的?
只要有人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与应用。谁能够说这些想法是不对的?
从五岁到95岁的任何人,都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所以在台球界,会不会拿球杆不重要,敢讲就可以当老师了》
但是,台球还就是不能用这种观念来进行打击。
而这些观念,就是我在上一篇内容说的:利用常识判断来进行台球技术的入门过程。
而,台球技术不会进步,恰恰也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些逻辑概念的坚持。这种坚持,甚至到了没有妥协的空间!
那么!错在那里呢?
道理没有错。甚至可以说,这样子的观念。在任何级次当中,都支持住了整个台球打击的基础。
错的原因是:
用这种方式,无法有效的锻炼我们的本能!
唉!
看这话说的,怎么不是玄幻小说!
在这里,我们又要回到讲武堂去探索这个道理了!
在讲武堂当中,我曾经说过:
技术,就是我们的意识行为所指挥的本能反应!
而,本能反应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这个生命体适应环境。
哦!还是不要太过于深入这个话题好了,说点关于台球技术的影响就好了!
大家仔细想想!
当我们在坐着的时候,想要站起来的时候,需不需要告诉自己,那个肌肉需要用到力量了?
当然是不需要了!
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能力?
是天生的,还是锻炼的?
答案是锻炼的!(关于这部分,有机会从探索生命的部分再来说明)
现在,我们将这种观念再应用到前面台球的内容当中!
为什么说,前面的观念,会妨碍台球技术的进步呢?
因为,这种观念,无法形成我们在进行台球运动的时候,本能反应的完善。所以,这种观念,会使得自己的台球技术无法进步!
那么,这跟标题《运杆》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再回味上一篇文章的内容:我曾经说过,当我们在练习(修正)自己的动作的时候,连带的也必须调整所有的细节,这样子,这个练习目的才会成功。在瞄准的内容当中。我说了。应该将瞄准的感觉予以升级。
那么,在练习动作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将动作的目的也予以升级!
这有点难度!
大家好好想想:
如果我们将瞄准的感觉升级为:感觉利用球杆来进行瞄准。那么,如果我们没有升级动作的目的。(因为,原本我们的习惯,球杆只是打到母球位置的。)
那!升级了瞄准的感觉,却没有升级动作的目的!
那!
有用吗?
《我的妈啊!说明这些确实不容易,所以请大家也不要嫌弃。看不懂的话多看几遍!》
那么、动作的目的应该怎么升级,升级到那里呢?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简单!
动作的目的就是把子球打进,做到下一颗球嘛!
但是,有一个问题啊?
我们怎么才能够把子球打进,又能够做到下一颗球?
1、如果把球打进,做不到下一颗球,那打进的用处好像不够吧?
2、如果能够把球打进,但是做不到下一颗球,那有什么用?
这个道理够简单的。差不多是废话了,但是接下来的这些话,可就有点严重了?
那,是应该先顾着打进,还是先顾着走位控制?
这不又是废话吗?
当然是先顾着打进,然后把母球控制移动到自己希望的位置嘛?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没有?
每一个台球爱好者都是这样子的想法的。白痴才不会想要这样子做!
但是,有问题啊?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两者之间,我们只能够完成其中一个目的的时候。那怎么办?我来帮大家回答,当然是顾着打进喽。
(打不进不是等死了?)
这些道理真的够简单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是真的很少去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又想打的很准,又想走位控制的很好。那结果会事什么?
失误呗!
这个答案也够简单的了,
台球技术之所以困难,这是因为:我们在打的时候,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同时完成准度和走位控制了吗?
答案也是非常非常的明确的:
没有!
大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只能够做好其中一件事情!
也许大家对于现在我的这种说法,非常的不以为意!
因为,大家都在努力控制手腕,控制力量,高低杆,左右塞,司登。这些不都是为了将球打进,同时控制母球的走位用的吗?
台球就是难在这里的。
这些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控制母球的走位用的。但是。这些杆法最主要的功能是:
赋予母球合适的速度,以及合适的旋转。
当我们利用这些技巧赋予母球合理的力量特性之后,母球在击打完子球之后,才会利用这些能量特性,移动到我们预计停留的位置。
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
我们控制动作,其实只是控制赋予母球力量特性而已。
这和大家心目中的控制可能落差不小的。
接下来,还有和大家落差更大的东西呢!
高手在进行打击的时候,不是在控制母球的走位,而是利用母球的能量特性来实现控制的目的。
是一种“应用”。不是“控制”。
《在讲武堂当中,我说过许多关于母球在不同塞球,不同力量时候的路径变化,现在把它延伸到这里来!》
由于,母球在不同力量特性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路径,因此,当我们想要利用这些旋转特性来实现我们走位控制的目的的时候。我们还必须跟随着这些特性,修正我们的瞄准感觉。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先瞄准母球,还在继续调整我们赋予母球力量特性的方式(打法)。
因为,当母球的修正特性改变之后,母球接触子球的位置也会跟着改变。
那么,这个标题的《运杆》有什么干系呢?
大家再好好想想:
1、如果我们想要利用母球的旋转特性来进行打击,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调整发力的方式,角度,使母球产生我们想要的旋转特性!
2、当我们觉得母球的旋转特性,已经符合我们需要了以后,我们才将母球的路径修正到能够将子球打进的状态!
(当然,真正打击的时候,是同时调整,修正的。但是在里头有先后顺序的。先有母球的旋转,才有瞄准)
不知道大家看出什么了没有?
“运杆”的这个概念,只能够完成打准和完成旋转需求当中的一个需求而已!
所以高手打球的时候,不能叫做《运杆》。
得叫做《试击》!
这有什么区别呢?
运杆,只是为了确保球杆完成赋予母球能量的任务,或者维持母球的路径,使子球能够被准确的打进袋口。
而试击,则是在假设球杆母球在完成了赋予母球力量特性之后,还能不能准确的将子球打进!
大家之所以无法引用讲武堂的理论,来进行锻炼。大部分的原因是大家的思维模式,还在非常低阶的观念当中。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大家想一想啊?
1、如果我们想要完整的让球杆完成赋予母球力量的任务。那,是不是每一次的打击。都必须将动作完成的非常好!
2、那是不是说,我们在进行发力的时候,是不好随意改变发力的进程的!(也就是不能存在什么走位控制的观念了)
那么大家也许还会好奇:
那母球的走位控制是怎么实现的?
是应用。
比方,我们需要30%的力量大小来进行打击,这时候,母球在打击完子球之后,残存的能量,刚好可以移动到我们需要的位置。那么,我们所有的动作部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确保自己能够完成,实现这次是用30%的力量大小来进行打击!
至于,会不会准确的将子球打进,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高手的打击过程当中,运杆,主要是确保母球的力量特性。试击,才是确保能够将子球打进的进程!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12、20 于台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