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自我练习指南(一)勇气
(2015-12-17 19:17:39)
标签:
教育体育文化 |
练习台球技术,究竟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最迫切的是什么东西?最应该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每个台球爱好者,都希望自己的台球技术进步。每个台球爱好者也非常原意观察高手的动作,非常原意分析这些动作的各种细节,更希望透过模仿,摸索,锻炼使自己的技术能够得到增长!
但是,不管我们怎么练习,却总是无法将自己的动作做的更好!
注意,是更好!
只是让自己的动作好一点都无法实现!
事实上,在台球界。一些出类拔萃的高手,几乎都是平地而起。我们还不曾看见过哪一个高手是通过承传而获得技术的。请注意,是高手。不是世界冠军!我所谓的高手,是在斯诺克,或者是9球上面顶尖的那几个人。不是什么女子冠军,全国冠军之类的。
这说明一件事情:
台球技术想要依靠承传来获得进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台球技术无法借由承传来进行复制呢?
有三个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能够成为高手的。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自己的能力获得提升之后,对于自己摸索的过程,根本无法逐一说明。也不容易具体的叙述自己究竟是在哪一个环节当中获得实质上的突破。细节摸索的太多,心态转变的太多,感觉反复的更多。到最终,其实什么都是对的,什么也都是不对的。所以台球高手在承传技术的时候,根本无法具体的说明清楚。因为都是好的,但是也都是不好的。
二、是一个完美的打击动作,其实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的。比方:瞄准,发力方式,而每一个细节又都是由许多的变化,演化而来的。比方,我们瞄准时候所使用的错觉,比方我们发力时候的感觉凭藉。这些东西都不是大脑能够控制和指挥的。都是需要依靠我们的反射动作来支持的。
这样子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纵使我们所接受的观念是正确的,是好的。但是由于其他的部分还存着旧有的习惯。
举一个例子:大家想想看。如果我接受的好的,正确的观念只能够占据我们整个打击当中不到10个百分点。而我们其他不够好的习惯观念却占据了另外的90个百分点。那么,最终,不论是我们的意识思想,还是本能反应都会形成一种妥协。这种妥协会影响到我们对于这10个百分点的正确性的认知。
最终,这些好的,正确的观念都将会被自己的习惯完全消灭。根本产生不了提升技术的作用。
长期下来,台球人几乎都丧失了用正确的方式来看待台球技术的本质了。
所以说:在讲武堂当中的内容,其实很多人是看得懂的。但是,也都无法时间应用在自己的技术上面。
三、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台球打击的时候,所有的能力,包括:瞄准,发力甚至是准备细节的方式。都是经过反复锻炼才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体。因此,当我们接受到任何好的,正确的观念的时候,并且开始使用这些新的东西的时候,都会破坏掉这种能力。也就是会短暂的降低我们的水平。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这种挫折感。信始不疑的继续自己的尝试?
因此,台球人对于接受新的观念是非常的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仅是心态上面的。也有骨子里的因素存在。
也因此,我的讲武堂才无法帮助大家提升技术。
而且,事情还远没有这么简单!
比方分段发力练习!
我相信大家都看得懂分段发力的内容,也理解分段发力的可行性。但是,就是练不起来!
久了,大家自然而然的也会对于这种方法产生怀疑!
我也曾经面对这样子的问题!
现在就和大家分享我台球技术的成长之路!
当我决定修正自己发力方式的时候,不管我多么努力,多么用心,多么痴迷疯狂。我甚至一天以超过12小时的练习,连走路都在勤奋的锻炼自己发力的进程。就是想要摆脱过去自己那些不好的动作习惯。可是,就是做不到。失望,怀疑。满布在整个改变的过程当中。
而且,因为练习了分段发力,原本的技术能力,也消失了大半。好朋友都来劝说。大家嘲笑我走火入魔了。一时之间,悔恨交加。但是,我还是苦练了将近四个月!最终,投降了!第一个阶段,其实我没有成功。
我记得当时我停了大概将近一个月。自己甚至都没有勇气拿起球杆了。但是当我再次拿起球杆的时候。那种熟希与充满力量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美妙。
我练习了将近四个月。却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成功的一天。但是那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做对了。
后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这时候我的技术进步的非常快。但是没有多久,又遇上了瓶颈。
中长台的稳定性没有了?
近距离上,准度和控制可以说是接近完美。但是,一旦距离稍远,全身就开始紧绷。
我是在这件事情上面找到答案的。
为什么呢?
那时候我是这样子想的。我已经拥有这么好的发力能力了。照道理,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困难才对的啊?隔了几天,我突然醒悟!是习惯。我因为没有在长台进行锻炼,所以不习惯的关系。所以从此以后,我练习任何发力,都一定会将距离也分别出来。
然而,事情到这里也还只是个开始!
不同距离的塞球,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问题是,我得练习多少东西,那么我才会拥有全面的习惯?
那时候,忘记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大家都在讨论因果报应。我突然灵机一动。
技术其实就是像种树一样,你种下什么苗子,就会长出什么东西。(当时还不明白其实技术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一次,小小的,有限度的进化)
那!
如果!
我能够在自己每天都练习当中,每一个打击的需求,我都进行均匀的锻炼。那么,久了,自己就会有能力。
至少,在遇见任何情形的时候,有机会去做好吧!
我在薄球的时候,中杆最差。所以我强迫自己每天必须进行薄球练习。而且,一定不能只是利用顺塞来打。
这就是视频里面库边12颗球的练习起因了。(顺塞三颗星我只能够连续打击10颗球。但是,当我录制视频的时候,我的技术能力已经无法完成了。)
最后,为了更完整的将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有系统,不易遗漏的方式。
因此我自己建立了9种球形。
就是模糊训练当中的9种球形。
另外还有几套表演球。一些高难度的高杆,低杆。是为了保持自己发力能力的质量。主要是翻山越岭和几个长台低杆
后来,有一天,我的一个弟子说了一句话。忘记是说谁了。
说那个人的塞球准的都不会失误。比我们用中杆还要准。
这件事情启发了我一个想法。
反正闲着也闲着。
我何不把中杆和塞球之间的关联性找看看。
那时候我是这样子想的:
以前当兵的时候,因为驻守在外岛。每次回岛。都需要坐船。每次都得晕船,吐的全身乏力为止。但是,看那些船员,每一个都活蹦乱跳的。好像比我在陆地上面还要舒服。
所以我就在想啊!
中杆,就好比自己在陆地上。塞球,就好比自己在船上。听说,长期待在船上的人。下到陆地,也会晕的。
一般人打球,中杆是中杆。塞球是塞球。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练习到,塞球也可以像中杆一样的瞄准啊?
后来又想到。塞球有强弱之分的。
既然习惯了陆地,就习惯不了船上。习惯了船上,也不容易习惯陆地。
那为什么我以后打球,不干脆就一辈子住在船上算了。碰上需要用到中杆的时候。我塞球打的小一点不就好了。
可是,要完全利用塞球瞄准可不容易。左塞习惯多了,右塞就弱了。
经过了大约三个月。
我终于忍不住火大了。
既然,不能稳稳当当,踏踏实实的。
干嘛不干脆一锅端了。
索性,把中杆,左塞,右塞。各打一次。
练死了,就练死了呗。
总胜过每天在那里畏畏缩缩的。唉声叹气的好。
所以,我又专注回以前练习分段发力的位置。就这样,一个中杆,一个左塞,一个右塞。
没想到越来越准了。所以我干脆把距离拉开来。
我后来才发现了重心线这个东西。
也明白,准度其实是一种意念。
你想啊。站的偏了,还能够打准。
那不是意念是什么???
球杆和重心線存在的角度,就是母球的旋转“塞球”嘛!
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我浑然不知道,自己进入了“角度”这个境界!
在台球理论当中,有一篇专门说明台球境界的文章,我还没有发表!现在我将它的内容提列出来:
我将台球技术当中瞄准感觉所代表的境界分为九级!依次是:
1、以球杆接触母球的点或以母球运动的轨迹当作瞄准依据的方式。
2、以球杆的方向为瞄准依据的。
3、以手腕或者手肘感觉为瞄准依据的。
4、以球杆和重心線的角度作为瞄准依据的。《角度》
5、量身为每一次的打击创造一个打击进程。《协调》
6、力量穿透子球点。
7、力量从子球点开始。
8、力量从子球开始。
9、意念的合理化。《预力》
过了没有多久,我就发现。瞄准的时候,总是觉得非常别扭。后来用了很多方式都改善不了。一直到我将整个打击的力量在进入打击区之前都设定好之后,这个感觉才消除。这等于量身为每一次的打击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打击方式。一切的技术都是在进入打击区之前完成的。
这是一个快乐的时光。也是我的台球技术,竞争能力最强的时光!
打球的时候,只需要判断好情况。预设好自己的打击方式。除非自己想错了。不然,基本上,不会失误。我在斯诺克的单杆就是这时候创下的。在9球上也是这个时候。
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协调”
但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过了没有多久,我的技术明显就开始下降了?
任凭我怎么加大练习,这种感觉仍然非常真实。大约过了超过一个月。有一天,我正要趴下去的时候,突然看见了进球点。一般来讲,进球点是只有在趴下去看的时候,才会觉得已经瞄准的。但是那次非常的奇怪。我还没有趴下去,感觉球就已经进了。刚开始,我以为自己错了。但是实际上非常非常的准。有几次,我没有看见这个点,趴下去才瞄准,总是觉得和自己想象的不够准。然后我开始趴着慢慢的摸索这件事情!没有几天,我就发觉,如果我只是瞄准在进球点上,是还不够准的。但是,如果我可以将注意力不只是集中在进球点。而是集中在进球点与子球中心所形成的这条线的时候,才会准。也就是说,我不只是得瞄着进球点,我还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条线上。才会准。后来在编辑教材的时候。
我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力量穿透进球点”
这时候开始,我打每一颗球都开始变得非常辛苦了。但是,非常稳定。
每次打完球,或者练习完。都会非常非常的疲倦。
我开始慢慢的不喜欢和别人对打了。但是,却非常喜欢练球!
这段时间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有一天我打着打着,突然可以看见母球就是停在那里!
我看不见那条线了。但是我可以直接看见母球停在那里。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错觉,后来慢慢的发现,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我既可以看着进球点打,也可以控制着母球停止的位置打。反正都一定会准!然后我开始注意到,其实,母球是在接触完子球之后,才走到那里的。这实在是非常美妙的时刻。这对于我的进攻有一个完全的提升。比方母球过于接近库边,人需要站高的时候。用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打得非常好。完全不影响高低杆!
我把这种感觉的级次称之为“力量从进球点开始”
这时候,我以为台球技术到了这种境界就已经封顶了。其实前两次,我也都以为已经是他的最高境界了。
可是,问题还是不断的发生!
我发觉,这个点是会移动的。
这真的很烦。因为不知道究竟哪一个点才是正确的。所以瞄准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也越来越疲倦。
或许是基于不服气的原因吧。因此我越是加大自己的训练量。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不用管这些点。只要看到力量穿透进球点,然后维持住这种感觉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境界和前面的力量穿透进球点有什么不同呢?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现在我可以看着力量穿透进球点。还可以同时看见母球停在那里!
我把这种感觉的级次称之为“力量从子球开始”。
后来在研究生命学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对于器材的使用能力。和对于自然(物理)法则的理解能力!我后来将准度定义为意念,也是从这个经验当中取得的结论。
我又再一次以为台球技术的境界已经封顶了!
但是,过了没有多久,我就开始看见母球的移动了。我可以看见,一个力量(球杆的力量)。被子球分去了一部分,然后被母球分走了一部分。我的球杆在每一个位置,这力量都会一直变化。比方,如果我的球杆是在最前端。那么两边都没有了力量。如果,我的球杆在最后面。两边的力量就是最大的。我可以调整发力的部位,让整个力量变大或者变小。也可以使球杆停在我需要的力量的位置。
但是,如果停的太短了。发力的直线性不够好。也因此,我才知道,一个稳定的打法,是需要维持球杆一定的速度的。因为我们可以在母球的厚薄上进一步来细化力量的大小。
这是一种总成的概念!
因此,我将这种感觉的级次称之为“预力”
这些观念,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看起来当然像是在叙述一个玄幻故事。但是,对于一些选手而言,却是莫大的资产。
怎么说呢?
绝大部分的选手,能够感觉到身体与球杆合为一体(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杆合一”)。自己也都会以为这已经是技术的最高境界了。因此会加大力度去追求,感觉,稳定这样子的感觉。当然,通过苦练与刻骨铭心的失败积累。这样的选手,拿个全国冠军什么的不是难事。
但是事实上,在这样子的观念当中,却蕴含着技术的停止与退化的因子!
怎么说呢?
生命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东西。如果我们的本能知道还有更好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大脑是不能够限制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因此它会以它的方式来阻止我们,因此我们每一次打击的时候,会觉得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等。
最终,技术将会退化的。那么。该怎么克服呢?唯一的途径,就是继续追求技术的境界。这是一条不归路。没有妥协。换句话说,就是要超越球杆的束缚,是球杆成为传递力量的媒介。进化到用力量去进行瞄准和准备。
大家想想啊?
要让一个已经拥有成就功名机会的选手,再进行改造,这意味着他必须冒着降低自己打击能力的风险。这是一个何等艰巨的挑战。然而。不管愿不愿意。总有一天,还是得去面对的。
所以,台球技术,最为困难的不是智慧。
而是勇气。
没有具备用付出来证明未来的人。
台球技术是没有机会成长的。
PS。从今天开始,我将用一个更为平述的方式来说明台球技术的本本末末。带大家看一些超出你想象的微末小事。是如何左右你的视线的。
傅文政 2017、12、17 于台北
后一篇:台球自我练习指南(2)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