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球讲武堂(28)杆法和心法(上)

(2015-06-26 12:49:06)
标签:

体育

文化

教育

台球讲武堂(28

杆法和心法(上)


(什么要学习分段发力)

昨天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分段发力的时候,掌心握住球杆的位置应该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但是回答起来非常庞大!而且还不能简单的以这种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牵涉的是关于技术应用的关键。

这个问题真好!因为你提醒我,在台球教材当中,我忽略了应该说明分段发力的应用方式才对的。所以我也谢谢你!

你的这个问题,答案才是台球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我的压箱本领了!

传统上,我们认为控制母球的走位是在打击母球的时候,控制母球的力量,并且使母球产生旋转。利用母球残存的力量和与桌面上的摩擦力,产生作用,使母球移动到我们需要的位置。这是所有台球人一开始就接受的观念。

比方,我们需要一个司登来加大母球的移动力量(残存的力量)。这时候我们需要让母球获得更大的力量。我们可以透过增加球杆的速度,或者让球杆击打在母球更中心的位置,延长球杆与母球的接触时间。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有效的增加母球的力量。这也是几乎所有台球人所使用的控制方式。

这就是一般我们所理解的杆法,比方:

1、高杆、高杆右塞、高杆左塞。

2、低杆、低杆右塞、低杆左塞。

3、司登。司登高杆右塞。司登高杆左塞。司登低杆右塞。司登低杆左塞。

理论上,这观念当然没有错。但是,这方式其实是一种表征,不是打击时候的动作方式。可能大家都搞错了,以为这就是我们打击的方式。就像是“准度”一样。准度是一种结果。瞄的多准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动作完成之后,才知道是不是够准。

传统上,关于这些名词,只有一个“司登”是具有动作引导功能的称谓。当我们要打击司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知道要使母球的力量更大一些。

然而,我们实际在进行打击的时候,许多变数的牵连性是非常复杂的。比方:

1、母球受到球杆赋予力量的过程当中:不同力量大小会有不同的偏移量。不同接触时间会有不同的牵引量。不同塞球特性母球所产生的偏移量也是不同的。

2、母球在运动过程当中:不同速度桌面产生的摩擦力是不同的。不同塞球对桌面的作用是不同的。

3、不同发力特性,瞄准的方式依据是不同的。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应该需要明白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完整的计算出这些变化。就是大脑能够计算出这些细节,我们的动作也不一定能够完成需要的细节。

所有的台球爱好者在练习台球的时候,思想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在动作发力上面存在重大的缺失,一方面却又用不正确的观念在锻炼自己。技术当然不会进步。

而且是越练越糊涂!

能够成为高手的球友,本质上是跨越了这种思想的束缚。转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引导自己,利用本能来分辨这些变化。进而形成一些具有规律变化的方式来进行打击。这个方式就是“心法”。

杆法是一种表征,心法则是形成这种杆法的准备方式。没有心法,就没有可能成功的应用这些杆法!

事实上,台球爱好者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本身也是错误的!怎么说呢?

比方我们在瞄准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依据其实就是本能产生的错觉。但是一般人还是认为自己的大脑,能够精确的判读这些讯息,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瞄准,只是在错觉当中进行的。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参考的依据。既没有用尺子来量,也没有用标线来做分割。我们唯一拥有的方式,就是身体的错觉。

只有错觉!

所以,我们所谓的瞄准,只是大脑对错觉进行评估的过程!

跟准不准,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等到打击完成了。才知道准不准!

这些原理非常复杂,所以我们用实际的应用方式来作为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

前面说过许多关系优化和幻化的内容。我一再的强调,我们的打击控制是利用我们的本能反应完成的?

应用计算的方式,对于本能来说是没有必要承受的压力。虽然我们能够做出计算,但是真正打击的时候,是得不到本能的支持的。换句话说,纵使我们能够知道这次该怎么打击,但是我们可能也无法完整的,以大脑支配动作的细节。

而且我们的大脑也根本技计算不出来。只有本能反应才有足够细微的分辨能力!

那么,本能是以什么形式来支持的呢?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将发力的特性融合在这些不同的发力形式里面,这种方式,可以驱使本能产生支持我们的现象。比方:

1如果我们需要一个非常犀利的低杆,我们可以将用靠近虎口的位置来握杆。那么,我们自然就用完非常好的穿透力来形成强烈的低杆。

2如果我们需要用司登,那么我们可以用靠近后掌的位置来握杆。由于后掌距离手腕关节最远,翻转的行程最长。穿透力最低。因此,可以轻松的延长球杆与母球接触的时间。这样,我们就能够轻松的打击出司登的效果。

3如果我们需要在中距离的位置进行比较轻柔的塞球。如果我们还是用计算的方式进行打击。那么。我们还要克服桌面摩擦所产生的消耗。以及母球旋转产生的偏移。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手腕翻转的时机,那么,我们可以将手腕的发力时机稍微的前后改变。那么就可以克服由于距离产生的变化。这种心法我称为“托杆”。

因此:我们用虎口握杆,就一定不会是司登,用后掌握杆,母球就一定比较沉。如果发力的过程中不改变手掌接触球杆的位置,就一定是用手肘来发力,在处理一些需要极度精确,却又不能大力的球形的时候,我们就会需要这种杆法。

我们只需要改变自己打击时候,手掌握杆的位置,就已经能够区分大部分的变化了。傻子才再那里想上半天!

而且。我们将控制需要的变化,以准备方式的不同来区分。这样,身体就会根据这些变化,产生合适的区别能力。并且产生合适的错觉来引导自己打击。

这就是台球技术的本质!

其实一般我们所谓的计算,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都是比对本能判断的过程。只是我们以大脑来引导而已。

然而这一切的能力,有一个前提我们需要控制发力部位的动作时机。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

1。我们需要控制手腕的翻转时机。

2。我们需要控制手腕接触球杆的位置?

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经过锻炼才能够产生控制的能力!



我的回答是:掌心接触球杆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必须依据我们时间打击控制的需要来进行调整。

分段发力,只是提供了我们这种能力。

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欢迎球友提问。进行交流。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626于台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