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讲武堂(9)全面整合发力的重要性

标签:
佛学 |
全面整合发力的重要性
在第六篇当中。我们曾经说过整合自己发力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上一篇文章的内容中我们提过的全面修正的问题。
现在我们重新回顾发力方式的示意图:
(图1)
如图1所示:这是我们在没有约束发力过程中所养成的发力习惯。发力部位的连续性比较差。
http://s7/mw690/003d2quEgy6Sw71LHOCa6&690
(图2)
如图2所示:这是理想的发力方式。发力部位的连续性比较好。
这两种发力方式除了在力量形式的分割控制上有不同表现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也非常不容易理解的道理:
当我们在进行打击的时候,不管我们的瞄准也好,控制意图也好。这些意图所代表的都是我们的决心。在台球上,我们称这种决心为“意念”。
换句话说:我们的动作部位是为了支持我们的这种决心(意念)而作用的。
不管是我们常常说的感觉、错觉、幻化的形成。还是身体的优化、本能反应的形成。身体这些感官思想变化的存在,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决心。也就是:“执行我们的意念”。
这两种发力现象。在这个角度方面存在两种最主要的差距:
1、连续性的发力过程在执行我们的意念的时候,能够让力量更精确的为我们所应用及控制。
没有连续性的发力过程在执行我们的意念的时候。不利于我们对于力量的分割控制。
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应该都还能够理解。但是,还有一种大家现在还不容易理解的现象:
2、连续性的发力过程,符合我们本能在形成时候的认知。因此形成的本能反应能够更加精确的支持我们的打击任务。当然,我们对于这种力量的控制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好。
本能的学习是由本能的认知决定的。不是由我们的大脑决定的。本能的产生,是为了支持这个生命体适应环境而形成的。这是生命进化的依据。因此本能的形成,有它自主的认知方式。没有连续性的发力过程,由于其效能低落,不符合本能的认知的。因此无法有效的形成本能。就是勉强形成一定程度的本能,这种本能也不容易为我们所利用与控制。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奥沙利文,丁俊晖和墨菲等已经成为世界冠军的好手。在台球技巧应用达到如此高度的时候,仍然必须面对自己由于发力过程不够完美,所造成的困扰。
还有一个问题是球友现在也非常困难理解的东西:
如果我们在形成本能的时候,我们的习惯思想不够符合自然法则。不止得不到本能的支持,本能还会以它的方式来阻止我们继续使用这种习惯和感觉。具体的表现是: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视觉暂停、失去判断依据等等。
所以:如果我们不去修正自己发力的细节。技术不止得不到稳定,还会退化。
身体的这种表现,实际上是在迫使我们使用更为正确的方式。来面对打击台球所形成的环境需求。
生命真的是非常的神奇!
在前面一篇文章我们提到,在瞄准的时候,能够利用球杆所产生的舒适感来修正我们瞄准的感觉。一般球友在进行这种调整的时候,会觉得非常难以确信这种感觉存在的效果,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因素,也是因为自己的发力存在不足的地方,而无法完整的支持这种瞄准的感觉。
因此,局部修正自己的发力方式。就会存在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当然,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当然是希望球友在练习的时候,能够全面的重建自己的发力方式。但是,这种训练有两个个非常头疼的现象:
1、这种练习在形成一定的本能之前。根本无法应用到我们的打击过程当中。
2、这种练习由于会修正我们的感觉,因此会使我们失去瞄准打击的凭借。
所以在做这种练习的时候,刚开始的时间,不仅没有帮助练习者让打击变得更好,反而会使练习者失去原有的打击水平。
事实上,台球技术在成长过程中。不管做什么程度的理解或者修正,都会使自己的打击习惯,感觉产生变化。因此会失去原有的习惯和感觉,进而失去瞄准打击的能力!
分段发力训练
分段发力练习的主要目的有三点:
1、对大臂、小臂、手腕等发力单元做有效的衔接训练。以使自己产生连续性的发力能力。并且借由明确各个发力部位的单独锻炼,重新练习发力部位的独立性与衔接能力,使自己拥有更为精确的分割控制能力。
2、借由分段发力练习,约束动作部位的作用程度(主要是约束手腕的动作程度),以祈得到更为更为合理的发力组合形式。
3、借由训练过程中的磨合,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以使自己能够更为轻松的使用各种打瞄准、发力、控制的本能。
分段发力的练习方式
分段发力练习分为两个阶段:
1、满弓练习:
满弓练习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动作部位开展开来,以使自己的动作弧度及重心更为精确。满弓练习是不进行打击练习的。纯粹只是练习动作。
2、满把练习:
满把练习是由满弓练习过度到真正打击的过程。也是将来修正完发力方式之后,持续锻炼的练习方式。
满弓分段练习将送杆分位三个步骤来完成。
http://s3/mw690/003d2quEgy6Sw75wVnI12&690
(图3)
http://s13/mw690/003d2quEgy6Sw794pHu7c&690
(图4)
-
球杆从后方送向前端时,维持手腕与球杆的关系,手腕并不向前翻转。(如图3及图4所示)http://s6/mw690/003d2quEgy6Sw7c1X4Fe5&690
(图5)
-
当球杆快到达手肘下方时才将手腕向前翻转。这个动作是满把练习的重点。绝对不可以在这个位置之前将手腕翻转往前。(如图5所示)http://s16/mw690/003d2quEgy6Sw7hpKADff&690
(图6)
-
手肘与手腕继续向前超过母球约4个球的位置在停止。(越长越好如图6所示)
如果想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动作部位所处的状态,就必须放慢自己的节奏。由于绝大部分的球友没有经过这样子的肚子努力。因此这种练习会带来非常不舒适的感觉,需要自己的意志力来约束自己的心跳等变化。
第二阶段:满把练习。http://s4/mw690/003d2quEgy6Sw7jtJyX93&690
(图7)
如图7所示:这个动作和图3的的动作是一样的,但是手腕没有全部向后翻转。
(至于握杆的时候,球杆与手掌的关系。需要比较大的篇幅说明。我们以后再来进行讨论)同样将送杆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和满弓练习不同的只有一个部位;球杆回到最后方时,手腕没有完全向后翻转,其他动作过程和满弓练习一样。
除了后摆到最后端的手腕握杆方式和满把练习不同外,其他动作顺序是一样的。
-
先用大臂及小臂将球杆向前拖动,使手肘到达最高点。
-
大臂带动小臂继续向前送。
-
将握杆的手掌转为后掌握杆,继续向前延伸。
这种发力方式比较困难的是因为力量的开始(杨杆)比较没有凭借,刚开始的时候,将球杆微微向上抬起,引导出力量。等熟练了以后,再转为利用预备力量引导力量的发出。
结语
分段发力练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发力打击能力。这个过程还可以极大程度的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绝大部分的台球爱好者,都没有意识到锻炼心肺功能,对于运用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分段发力练习几乎是对练习者展开全方位的锻炼,因此非常的艰难。而且分段发力练习会破坏我们已经拥有的各种感觉习惯。因此刚开始的时候,练习者的技术水平会下降的非常厉害。
但是,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
破而后立!大破而后大立!
没有付出,没有收获。没有牺牲,没有成就!
没有面对未知的勇气,就只能停留在过去的付出当中。
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5、24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