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讲座(22)《国外自由能源研究者谈比迪尼发电系统》

标签:
走进磁能时代拥抱飞碟文明 |
分类: B |
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
刘中凯
博客:
磁能讲座(22)
《国外自由能源研究者谈比迪尼发电系统》
摘自国内自由能研究者的译文——刘中凯整理
1. 要“调整”这个部件,只需启动装置,并调整电位器使转子转的最快,而让电路从驱动电池中汲取最小的电流。很显然,你需要测量初级电池电流的安培计(或万用表)和测量转子速度的转速表,以便确认这些条件。
2. 在写书时,我特意问了约翰·比迪尼这一点,他说,他希望初学者建立基本的模型,并使它先运行起来。所以在第一本书中,每个晶体管的基极,都使用了470欧姆的固定电阻。
3. 但是,当情况像你的初级模型上那样,(在一个线圈内)有多个绕组时,处理过程就涉及另一些相关的细节了。简单的方法,是用一个100欧姆的电阻,代替每个晶体管基极的470欧电阻,然后再于基极回路中串入1个1K欧1W的可变电阻(要注意电阻的功率是1W,功率过小,会烧坏,功率大一些,没关系。另外,要特别注意,这个可变电阻要用碳膜的,不要用线绕的。),如第二图所示。
4. 这是特别重要的,当晶体管关断时,正是线圈绕组的磁场释放能量(刘注:将线圈和铁芯中的磁场能量重新转化成电场能量,这个过程如果出现电流,铁芯和磁铁之间就会产生作用力,这个力既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反向,看你怎样使用)到反馈或输出回路的时刻,如果这时只有几个晶体管关断了,而其余的仍在导通,即使(它们之间在关断上)只有几个微秒的时差,也会(严重)钝化系统的感性反馈(刘注:详细原因见《比迪尼札记》中的有关分析)。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想要的是所有的晶体管在同一时刻打开和关闭,让能量完美流畅地通过机器。
5. 从原理图中,你可以看到该电路电流通过晶体管驱动电流表。你要寻找的是7个晶体管,他们的基极电流相同时,集电极的电流也相同。下图是挑选晶体管的测试电路和实物图,图中的电流表是直流500mA。
http://s7/mw690/003cZVZDty6FbIoMG2O16&690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可能需要测试(购买)
6. 测量电阻时,应统一使用鳄鱼夹(刘注:可以在网上买两个镀金的专用测试夹子,这样可减少接触电阻,使测量更准确,另外,尽可能使用精度高的电阻表)来规范测量的方式,并写下每个电阻的阻值。当你找到7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就可以停止测试了。找到7个匹配的晶体管和7个匹配的电阻后,就可以将它们安装在你的模型上,这时,你的SG已经“微调”好了。
7. 你可能想知道在输出(反馈)回路中,使用互相匹配的或快速的二极管是否是必要的,经过广泛的测试,约翰·比迪尼从来没见过这有什么明显的好处,但永远欢迎你来实验。(刘注:原因见《比迪尼札记》中的相关分析。原因搞明白了,就不用再在这上面继续浪费功夫了)
8. 你可以关注的最后一件事情,是磁铁在线圈上方的高度。在《入门手册》第56页中,我们指定的磁铁与线圈之间的间隙是1/8英寸。当你已经优化了电路,已达到最大的转速和最低的驱动电流消耗,并使轴承可以灵活运转时,你可以看到,如果调整线圈上方的车轮高度(刘注:亦即调整永久磁铁与线圈铁芯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要做成可方便调整的,不要做成死的,可以调整车轮的高度,也可调整线圈的高度,都一样。详细原因仔细阅读《比迪尼札记》中的有关分析,这个间隙同磁铁厚度及触发时机等等密切相关),可以给你带来某些最终的改进。这是最后要关注的事情。
9. 磁铁之间的距离,按转轮的周长计算,应当至少为磁铁宽度的1.5倍。对于初学者,开始时可以用13×25× 50mm 尺寸的磁铁。如果您能找到70mm的磁铁,最好不过。之所以说用70mm的磁铁更好,是因为线圈的外径尺寸大约为 70mm。
10. 指南针的北向指针,指示的磁铁面为南极,当北向指针偏离被测的磁铁面时,该面是北极(同极相斥)。用记号笔标记磁铁的北极面。将磁铁粘接到转轮上之前,北极要朝外。如果南极朝外,运行效果会打折扣(刘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在特异功能研究中,也早就发现,南北极之间是存在一些微妙奇异的差异的,并非如过去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模一样的)。
11. 我把一捆铁丝的一段夹在台钳上,每次放出15英尺,切断,然后在另一端用钳子把铁丝拉直。大概需要5根15英尺长的铁丝才能把1英寸的内芯填满。然后将铁丝切成一段一段,长度比线圈筒架长1/4英寸,然后把他们绑成一扎放在木炭上(刘注:随便一个火炉上也行,我对热处理没研究,也许放在炭火上更好吧,各村有各村的高招)烤10分钟之后,将之置于火炉上面的防火砖上凉一个通宵。第二天把他们清理干净,然后涂上漆。
12.
铜线及电线的尺寸,应该准备好的铜线:30
和 26号线各2小卷,每卷1
~35kg(35kg?似乎应是3.5,3.5已经足够了)的
选择线材尺寸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与电池及线圈的电阻相匹配,范围及距离(Range),晶体管SOA曲线,
高转速,以获得最高的电压尖脉冲,及最高的频率,将电流消耗控制到最小(刘注:功率晶体管的功率适用范围,是由它的安全工作区SOA来决定的,SOA曲线表示了允许的电压VCE和电流IOUT。高转速是极重要的,所有的磁能装置或电磁类自由能系统,在放大倍数确定后,提高转速或工作频率,是提高该装置净输出能量的唯一手段和方法。我使用的放大倍数概念和国外用的COP值还不完全一样,COP指的只是装置最终的输出输入比值这个概念。在我的静态磁能装置中,我可以直接自如调整这个放大倍数,事先就知道最终的输出输入比值是多少。而在比迪尼装置中,从科学上还没有细化到这一步,也就是,还不可能完全预知这个COP值,另外,做不到这一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辐射能”的真正内涵一直没有被破译,现在的一些所谓理论解释,基本上都可以算做是“错到爷爷奶奶家之后的累计和累加错误”。换句话说,只要不彻底来个观念上的大革命,一万年也别想解释对了,一万年也别想真正理解和破译这里面的奥秘,这些东西不明白,要想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反重力和极大延长寿命等等,那纯属就是白日做梦,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关系一层套一层,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一个是孤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械唯物守恒派□□恐怕永远也无法参透这里面的玄机,这里,正所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达成上述目的最好的办法,是将长导线钮在一起(更大的场,更小的电流)。铜线的长度应该使电阻达到0.4
- 0.6
欧姆。(刘注:此句,只宜作参考)
13.
我的线圈直径是3"×2
3/8",长是75×60mm,内孔是
1"
(My coils
DIA
14.
如果你问我有啥建议,我会说用12
根23号美标线扭在一起。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我们最终会用我们的设备为汽车、卡车电池充电。这样的线能很好地匹配抗阻,但不能摆脱使用BD234
(80V
15. 变流器:当电池充电后(指用冷电充),不要用该电池直接运行你的SG,应该通过变流器再驱动SG。尽管变流器效率不高(刘注:现在的变流器效率很高,另外,也可尝试使用便宜的DC-DC升压或降压模块等等进行两种能量间的转换,一定很有意思),你会发现,通过变流器输出比直接从充过冷电的电池输出,整体效能更好。这里的关键是,变流器的功率大小只要能满足SG的电流消耗即可。
16.
(补遗)
17. 选择—个测试用的铅酸电池:你使用电池的大小和状况,将影响充放电的次数,对单极SSG最有效的充放电次数,必须是5到10次(充、放电—次,算一次),直到负载时间开始固定。旧电池第—次将花费很长时间,通过一个去硫酸盐化的过程去适应,因此推荐使用—个新电池。电池充放电次数越多,电池将产生更多、更好的调整。3~7AH的电池会得到较快的结果。
在制造商网站查看电池的CCA参数(衡量蓄电池短时间放电能力的参数,表明蓄电池的启动能力。指充满电的12V蓄电池在30s内,其端电压下降到7.2V时,蓄电池所能供给的最小电流,冷启动额定值给出的是总电流值),或者联系制造商获得。
推荐使用铅酸和密封铅酸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深循环,富液式电池和许多其他结构。我们推荐使用富液式深循环结构,因为它可给出更好的结果。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碳、碱性和不可重复充电的电池是不推荐的。
18. 充电过程:充电常在预定电压达到后,或—个固定时间后停止。在[选择充放电标准]一章中,给出了预定的电压值或持续时间。
放电过程:为了获得长期的最好效果,建议在充放电前,电池最少应放置—个小时,然而,就短期(使用)而言,没有放置时间也是可以的。
C20:指蓄电池20小时的放电率。比C20高的放电率,会减少电池的寿命。用—个电阻,或者足够功率的负载放电,达到—个设定的电压值时停止。
19. 选择充放电标准:放电深度是所用电池容量的百分比。为了最大限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放电深度值最少应该是10%,最大是50%。10AH的电池,10%的放电深度使用C20的速度需要2小时,50%的放电深度需要10个小时。最大放电负载的阻值,用12.2伏除以放电电流计算。对于10AH的电池,用C20速率放电时(电流是 0.5 A),使用24.4欧姆的电阻,或类似的负载。这个电阻的最小放电功率,是放电电压12.2V x放电电流0.5 A=6.1瓦。
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电池,和—种较低的放电深度做测试,将花费较少的时间。
20. 线圈铁芯:焊条,是1/16英寸(1.6mm)直径的铜包软焊条,3英寸(75mm)长。焊条剪短成线轴的长度,焊条用量1~2kg。林肯R60效果最好。直径不是关键,直径误差可在-50%到+100%之间。(厂商Lincoln Electric 型号Mild Steel 1/16英寸*36英寸 R60)
(刘注:至于说,为什么比迪尼要选用软磁性能很糟糕的焊条做线包铁芯,而不使用其它常规的、优质的软磁材料,则是一个极为有意思的问题,显然包含着许多玄机,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专门分出一节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2013年12月16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