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讲座(19)《比迪尼札记》续三(上)
标签:
走进磁能时代拥抱飞碟文明 |
分类: B |
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
刘中凯
博客:
磁能讲座(19)
《比迪尼札记》续三(上)
我只关心脉冲的尖峰部分——与人身上的神经脉冲一模一样,这部分才是辐射能,负能量则来自于电池,用脉冲尖峰给电池充电不会发热,是逆常规的。------环境空间的“能量”被辐射激活,你明白我的意思没?换句话说,当辐射能冲击电池的时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过程获取“空间能量”(刘注:比迪尼不愧为一流的实验大师,他通过上面这些很到位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些虽然不能为人们的肉眼所看到,但却能让他的丰富敏锐的感官所感知的,那个在周围发生的真实存在的客观过程,注意,这里所谓的“空间能量”,目前还纯粹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符号,还远远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的、可以严格加以论证的内涵,通常真科学、假科学、伪科学的分野恰恰就在这里,一定要明白,概念、定义是不可以随便乱用的,否则将祸患无穷。所以,这里绝对必须在这个空间能量上加上引号。而且必须与前面的话:环境空间的“能量”被辐射激活----,电池通过化学反应过程获取“空间能量”等等放在一起看,不可割裂,断章取义。否则,将同美国大胡子一样,在理论上一败涂地,惨不忍睹),然后将其转化为可用的形态加以储存。------我们所做的,是用电路将常规电力转化为辐射能。-----后端电池要摆放一段时间,才能替换前端电池。-----我们找到了一个实现其应用的途径,那就是用辐射能为电池充电。这种辐射能会改变电池的化学成分,可将其容量扩大近一倍,一个33安时的电池工作起来会像一个65安时的电池。----后端可以同时充无限量的电池(不是无条件的)。----如用电容充电,最小要用1.5万微法的电容。----如果不用蓄电池,辐射能只能直接用于驱动直流电机或照明,不能直接用于驱动交流电机。4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电池,可将辐射能转变为可用的能量。----我可以告诉你,辐射流确实存在于导线的周围,是一种“气态”,你可以用气体仪器(实际是用霓虹管或氖泡之类测量,见后面有关图片的详细注解。注意气态两个字也要加引号,换句话说,这只是一种形容)测量到。-----这里面,我们需要的是非线性数学。
(刘注:传统意义上引以为傲的“数学语言”要与时俱进,要迅速习惯“非线性“这种独特新颖的思维。否则,面对飞速的变化和发展,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是个百无一用的、与即将诞生的崭新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傻瓜蛋了。)
图1
——约翰·比迪尼
25. (这个脉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致使比迪尼用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去钻研它呢?)在解答这个有些复杂的谜题之前,先把二极管的问题说完,否则后面恐怕就没功夫再说了。
关于这个二极管,过去人们做了很多实验,实验主要是围绕二极管的开关速度进行的,有些人以为使用更快的管子,例如快恢复或超快恢复二极管,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然而奇怪的是,结果并没有如人所预想的那样。过去我对这件事也曾感到有些奇怪,直到写这些文章查了一些资料后,才总算突然恍然了。
实际上,二极管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开通时间,一个是关断时间,而开通时间相对关断时间来讲很小,结果一直处在被严重忽略的状态,这一忽略不要紧,结果把大家都给搞糊涂了。大部分人可能都把二极管的开通时间、开关时间和反向恢复时间混为一谈了。下面先看一点背景资料:
1. 开关二极管从截止(高阻状态)到导通(低阻状态)的时间叫开通时间;从导通到截止的时间叫反向恢复时间;两个时间之和称为开关时间。一般反向恢复时间大于开通时间,故在开关二极管的使用参数上只给出反向恢复时间。开关二极管的开关速度是相当快的,像硅开关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只有几纳秒,即使是锗开关二极管,也不过几百纳秒。
2. 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V1,二极管导通;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V2,二极管截止。二极管两端的电压由正向偏置+V1变为反向偏置-V2时,二极管并不瞬时截止,而是维持一段时间ts后,电流才开始减小,再经tf后,反向电流才等于静态特性上的反向漂移电流I0,其值很小。ts称为存贮时间,tf称为下降时间,ts+tf=trr称为关断时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由反向偏置-V2变为正向偏置+V1时,二极管也不是瞬时导通,而是经过导通延迟时间和上升时间后才稳定导通,这段时间称为开通时间。
显然,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时刻总是滞后加于其两端高、低电平的时刻。二极管从截止转为正向导通的开通时间,与从导通转向截止时的关断时间相比很小,其对开关速度的影响很小,在分析讨论中主要考虑关断时间的影响。
那些在比迪尼的设备上实验这个二极管的人,看来都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没搞明白,其实,高压尖峰脉冲的产生,同二极管的trr(关断时间或反向恢复时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只同二极管的开通时间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使用多快或多慢的管子也没有用,或者也没有产生什么显著差别的原因。而二极管的开通时间因为很短,在常规器件中,过去一直被忽略了,只有在比迪尼这个特殊的装置中,才突然变成了一个重要角色。
二极管的开通时间虽说很短,通常认为只有几个纳秒,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几个纳秒的延迟,才有了磁场的“崩塌”,或者说,给磁场的“崩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反过来说,如果二极管是个理想的开关,没有任何开通的延迟,大自然倒反而不能给我们带来比迪尼这个“伟大的奇迹”或这件意外的收获了,这真是一件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刘注:注意比迪尼的原话,电瓶一超过12V,管子就烧毁了,说明比迪尼当初也没有想到,触发线圈里面会先后冒出来三个方向各不相同的电动势,而正是这其中的一个感应电动势将三极管击毁了。其实这个保护二极管早就应该加上了,问题似乎不是加在什么地方最好,而是加在什么地方最巧,这句话可要好好琢磨。---另外,要注意:在调整电阻时,突然发现转子速度加快,最后在680欧上发现了那个奇怪的波形----,再有一个在这里值得一提的问题,是怎样排列磁铁和线圈才能获得吸收“空间能量”的更好效果,注意,一定要记住在空间能量上加引号。)
图2
【背景知识:摩西(希伯来语:מֹשֶׁה,阿拉伯语:موسىٰ),天主教称为梅瑟,伊斯兰教称为穆萨,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他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在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刘注:这个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中国早在公元前3千年以前,就已经是单一神宗教的民族了,比公元前13世纪要早得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西方的形而上学机械唯物论从来只看外表,不看内涵。一看便知,这个背景知识是个正桶派书呆子编写的。)摩西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而这个“崩塌”显然还同另一个因素有关,这个因素倒不是二极管的关断,而是三极管的关断或截止频率。从分析不难得知,三极管的关断应是越快越好,这样,才可以给磁场的“崩溃”创造出一个更加理想和完美的条件。(刘注:在一个线圈中同时使用多只开关管的情况下,就比较麻烦了,管子的性能要挑选、要一致,要同步,要尽可能同时关闭,是否同时打开并不重要,否则会“钝化”这个场,这个问题其实国外的研究者也早已注意到了,“钝化”就是他们形容这种由于管子不能同时关闭,而导致场的变形时使用的一个很形象化的词),比如在前面第19小节中,图中三极管的型号是Mps8099,这个管子功率不大,但工作频率是很高的,达到150MHz。在目前的网络视频教学中(视频教学网址见磁能讲座14),比迪尼使用的是大功率高频对管MJL21194,其基本参数是
以上是高压尖峰脉冲的产生,同二极管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的关系。现在,我们再回到那个最麻烦,然而也是最引人入胜的问题上去,也就是:这个脉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26. 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在特斯拉眼中的神奇的辐射能量的基本特点和特征。这些,大略可以归纳为下面这样几项:
1. 这种能量具有可以毫不费力地穿透一切的本领。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磁波。
2. 即时到达的本领。波的传播有时间,而这个东西没有。
3. 无所不在的特点,其存在是三维的,不是二维或单一方向的。(刘注:纵波其实不对,实际上其存在是三维的,而外在的表现应是“球形扇面”状,而不是什么纵波,波的概念从头到尾都是错的,他——特斯拉,复制海因里希·赫兹关于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引起他指责这整个发现是一个“完全的错误”。他甚至认为麦克斯韦的数学工作是“诗意的概念”。通过特斯拉的这些话,不难发现,特斯拉对赫兹和麦克斯韦的问题早已有所查觉、有所认识,但在当时,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他并没有能够清楚地点出。见后面分析)
4. 在其出没的时刻,会引发周围空间的能量莫名其妙地剧增。或莫名其妙产生大量不知来源的能量。
5. 这个能量似乎是个恒常的量,与其距离设备的远近无关
6. 这个能量出现后,在设备附近放置的物体被强烈“电化”,设备关闭后,仍旧保留许多分钟的充了电的状态。
7. 在“这个辐射场”内的物体有明显的震动,而且甚至被这个场推开。细导线受到辐射场的影响爆炸成为蒸气。
8. 时间1微秒的脉冲,会感受到强烈的生理热。脉冲持续时间更短,会产生自发光,所发白光充盈室内。甚至更短的脉冲会产生充满微风的凉爽房间,并伴随着情绪和精神的振奋。
9. 这个很短的单向脉冲群引发一个非常强大的、向外扩张的场,这个场类似于一个□□的静电场。
10. 特斯拉还发现了一个新的感应规律:当遇到分隔的物体时,辐射激波自动增强。
11. 这个激波没有通过线圈的绕组,却把线圈表面做为了传输的路径。测量结果表明,沿线圈表面增加的电压,与“闪耀”沿着这个线圈长度的位移恰成正比。
12. 那个闪流被定向,极像水流通过管道。当闪流被导向远处的金属板,它所生成的电荷可以作为电流在接收点测量到,而在传输途中却没有电流存在,电流只在被拦截时显现。
------
以上所列出的基本特点和特征,仅是随机提取的,并不是从大量资料中,经过长时间研究精心筛选出来的,然而仅是这一点点资料,已足以令世人震惊了。一个研究者看到这些东西,如果置若罔闻,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触动——不,应该说震动,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研究者,更谈不上是什么优秀的研究者。
这些宝贵的资料自从被特拉斯发现以来,在那里已经被静静地搁置了100多年,这期间,世界虽然发生了万千变化,然而面对这些奇特的发现时,时间却好像凝固了、静止了,人类的发展似乎也停住了它那急匆匆的脚步。
这期间,我们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遥远的天体,爆炸了原子弹,打了两次大战,杀死了几千万人,发明或发现了黑洞,创造或缔造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且,很快就将融化掉地球上所有的冰山,当然,还顺便制造了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的铺天盖地的废气和雾霾,最后,还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把所有的这一切过失罪行,全都一股脑嫁祸到二氧化碳的头上,就像贪婪、滑稽、疯狂的威尼斯商人一样,通过巧立名目搜刮索取一笔巨额的“排放费用”,丧心病狂到还要再剜下别人身上的一磅肉-----,总之,创造和发明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而又令人惊叹的“奇迹”。
----待续----
2013年12月9日 于北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