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讲座(18)《比迪尼札记》续二
标签:
走进磁能时代拥抱飞碟文明 |
分类: B |
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
刘中凯
博客:
磁能讲座(18)
《比迪尼札记》续二
20. (首先,我们来观察第一条产生反向电动势时的情况。)这个电势是平滑的、反向的,通过二极管1N914和电阻被泄放。这个电流虽然不大,但是对转子的运转会产生阻尼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消灭这个阻尼作用,或这个“楞次作用”(看来还是没能彻底逃出楞次的魔法圈)?当然有,那就是把这个二极管换一个位置,顺向串接到三极管E极(发射极)的后面,再接地或接负极。这样,出现的所有反向电动势,就全被这个二极管阻断了。当然这个改动,一定要在你已经完全复制成功之后再进行。切记比迪尼的话,先不要画蛇添足。
21. 第二条情况,是在磁铁离开线圈铁芯时产生的电动势,这个电势是平滑的、正向的,通过三极管的BE极和控制电阻形成回路,使三极管导通。这套触发机制可以说是比迪尼系统的一个核心,不可随便更动,一定要在复制成功后,再考虑是否可以替换的问题,因为简单方便的、好的触发方法多得是,为何比迪尼偏偏要选择这样老土的一个方法来触发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难不成这里也藏着什么暗道机关?(所以说,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比迪尼讲了很多,就是不直接讲这个高压尖峰是哪里来的,成因是什么,示波器测量的是哪个位置,看来他是一个很优秀、很杰出的实践者,但却是一个很蹩脚很糟糕的教育家。无怪乎全世界搞比迪尼的人搞的虽说也算是轰轰烈烈了,但到了今天,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概还一个也没有。他那个自称或自封的中国大弟子,竟然连制造铁芯的材料——美国焊条,对我都保密,很搞笑,可见这个流派,今后在事关人类命运前途的这场大变革中,虽然会闪烁迸发出一些耀眼的火花,但不大可能有什么宏大的、了不得的建树和拓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信矣!圣贤毕竟还不是圣人。能把这个秘密公开出来,就已经很了不得了,不是吗?面对人类的灾难困境和像愚昧的恐龙一样在夸夸其谈中灭种的危险,那些无论是一门心思打算在永动机里淘金的人,还是想阻挡历史潮流的人,和比迪尼一比,可以休矣。
22. 第三条情况恰恰说明这种触发形式的缺陷,受到过多的外界的干扰,无法在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随心所欲打开这个开关,而且打开的时间完全由你自由控制。这也是这个装置仿制成功率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比迪尼只给了你这一种方法,并且不做过多的解释。因此,没办法,只好先照猫画虎啰。
23. 这里的一个建议是,如果通过实验确认尖峰高压与这种触发无关,那就应该果断的更换触发方式,这种触发的局限性太大,不利于对该装置的深入研究。照葫芦画瓢,一辈子也别想超越。
这里,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是,使用光码盘和槽型光耦组成的,专供磁能发动机或电机研究、实验使用的,可以方便调整的,精确的定位、定时触发系统。从槽型光耦拾取的脉冲信号宽度,可以通过4与非门施密特触发器CD4093的正边缘触发脉宽调整电路,如下图所示,方便地进行脉宽的展开或缩窄调整。这里只要根据装置的实际转速,对图中的电容电阻值进行恰当的设定即可(图中的电阻通常可以使用一个较大的,例如100K左右的电位器。电容要根据转速或频率专门设定,也就是要算出或通过实验找出合适的电容容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个8位或更多位数的拨码开关,一次接上足够多的不同大小的电容,逐个测试就OK了。脉冲宽度计算见图中公式。)
通过这个简单实用的与非门施密特触发器CD4093电路,可以把前面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很好的整形,并通过电位器,把脉冲宽度调到你想要的最窄、最快的速度,而脉冲出现的位置,可以通过光码盘的机械定位装置(或一个简单的脉冲延迟电路)随意选定。脉冲的方向可以通过6反相器CD4069进行倒相调换。这之后的功率放大,可使用与这种CMOS电路能完美匹配的8路达林顿驱动器TD62783,通过连接一个限流电阻和一个合适的电位器,一步到位,直接驱动大功率的NPN三极管。当然,你要是有兴趣,还可以换一种驱动方式过过瘾,如使用单通道MOSFET或IGBT栅极驱动器IR2117 或TC4422,直接驱动大功率的高速场效应管。
这是一个绝对傻瓜级的电路,已足以应对当前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群众永动机技能大比拼”活动了。你只要有一双手,有一点最基本的电子知识,一个一个把芯片像做拼图游戏一般拼装上去就行了。这个电路还有一个便利之处,只要将前面的信号源换成一个简易的方波发生器,就可以对一个静态的此类装置,如焦耳小偷之类,方便地进行研究了,不用再做任何改动。
24. 最后谈一谈反馈回路中的二极管问题,也就是下图中右侧的二极管。基本的原理这里就不多讲了,可以看一看有关书籍。
在磁能讲座(9)《了解贝迪尼电路》中,原作者通过一段很到位的、形象的动画视频,对这个电路已经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最后的描述是这样的:“Once the magnet has past the Coil,the magnet no longer induces a current in the trigger coil,and so the transistor turns off. The coil’s magnetic field then collapses which creates a high potential spike in the Primary Coil that goes through the Charging battery .
一旦磁铁越过了线包,磁铁就不再在触发线圈中感生出电流了,这样三极管也就关断了。这时,线包磁场突然消失,在初级线包中产生了一个高电位的尖峰脉冲,该能量流入充电电瓶之中。”(刘注:注意,这个描述仅是这整个过程的一个粗略的轮廓,要想真正明白这个过程里面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在示波器上仔细观察,纸上谈兵,终无大用。)
关于冷电或用特斯拉的原话:辐射的电能,历来有很多近乎神化或神秘的传说,否则在中国也就不会有如许之多狂热的信徒了。
在一篇有些歇斯底里的崇拜讴歌特斯拉的文章中,作者认为:尼古拉·特斯拉是人类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天才、军事科技超人、神人、佛 ------。
特斯拉的魅力到底来自于何处,引来这么多近乎疯狂的崇拜和赞誉之词?通过阅读前面的短文磁能讲座(17)《特斯拉的实验》,应该多少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不管多神奇,无论如何也很难让人把这些同神人、佛联系起来。特斯拉实验的的一个核心,就是文中反复谈到的直流高压短脉冲,这个脉冲与比迪尼的高压短脉冲的主要区别,只是生成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制造出高压后再制造合适的脉冲,后者是在制造出高压的同时就产生出合适的脉冲,前者完全是人为的,后者是巧妙的利用了电路的一种特性(缺陷),自动生成的。
这个脉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致使比迪尼用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去钻研它呢?
----待续----
2013年12月1日 于北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