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读后感(一)
(2016-01-14 10:37:59)分类: 读书笔记 |
今年是我走上教育岗位的第四年,我常常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困惑,我便会向身边的老师去请教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如何能够将一个知识点更好地教给学生,在这个请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办公桌的书架上都收藏着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也开始去学习这些教育中的经典。
很多书我看了都颇有感触,有些困惑也能够迎刃而解,尤其是《教育的真谛》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告诉了我:爱就是教育的真谛。
我读完这本书后理解的教育的真谛是“爱”,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灌注“爱”。
首先,也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做到的热爱学生。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师生关系问题,并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基本美德。
但是,我们常发现:如果我们教师爱学生,不注意方式,不注意艺术,是生硬的“爱”,是一厢情愿的“爱”,这样的“爱”,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通过合适地方式让学生爱老师。当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才会学得踏实,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端庄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眼中仿佛是美的化身,知识的信使,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并以其优美、生动、独具风格的表达,赢得学生的钦慕、爱戴。这种形象不是教师矫揉造作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内在气质的自然外化。学生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感,喜爱之情。
当然,在阅读《教育的真谛》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爱自己、让学生变得自信,能够悦纳自我。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学会做人。自尊感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热爱自己!
爱是教育的真谛,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谨记这句话,努力去爱学生、努力去让学生爱上老师、努力去让学生悦纳自我。
前一篇:《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后一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二)